专注企业商务信息发布服务
 微信公众号
中享网
中享网 故事 创业故事 查看内容
0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2023-7-5 08:29| 发布者: zxw88| 查看: 49| 评论: 0

摘要: 2020年7月创业,新增合同额从2020年的400多万元,到2022年的数千万元,每年增长超100%。这一发展迅猛的企业,正是在同济科技园嘉定园成长起来的高科技公司——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公司。作为轻量化道路设施数字化技术

2020年7月创业,新增合同额从2020年的400多万元,到2022年的数千万元,每年增长超100%。这一发展迅猛的企业,正是在同济科技园嘉定园成长起来的高科技公司——上海同陆云交通科技公司。

作为轻量化道路设施数字化技术的承接企业,同陆云先后获得同济大学筑梦基金、上海市雏鹰计划、同济大学十大科技成果项目等支持。凭借“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新模式,同陆云仅一年就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同陆云自主的核心技术已授权十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际授权专利。如今,这一起源于高校创新的产学研联合研发成果,实现了全国近20万公里公路的规模化技术应用。

【同陆云的梦想】

同陆云总经理张晓明,今年31岁,刚进同济大学读书时就读的是机械学院,大二转到土木学院,保研时又到了交通学院。或许,正是交叉学科的背景,让他对跨界知识的应用更有感触。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张晓明在读本科时,当时全国正进入建设公路的高峰期。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约达528万公里,“这一数字比90年代增长了几倍!”张晓明感叹,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10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每年约有1万多公里高速公路、近20万公里普通公路需进行大、中修,养护资金投入近万亿,传统粗放式的养护效率低、缺陷反复,进而造成的交通拥堵,严重降低了公路通行效率。

如何从“基建狂魔”向“运营大师”转变?以前,道路养护的很多数据都靠人工采集,“一般需要两人一组,开着车出去,老法师依靠拍照、肉眼判断、人工记录。”张晓明说,这样不仅效率不高,而且人工判断只能判断一些大的道路病害,比如比较大的坑、大的裂缝,一些细微的裂缝,或是路基深层状况就无从知晓。而且,人们对道路状况的要求也在变化,“以前有路走就行,现在还要走得舒坦。”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只有借助数字化、信息化,走向智慧化,精细养护,才能从根上解决这些问题。”张晓明坚定地说。巧的是,十年前,同济大学杜豫川团队便开始了此项研究,张晓明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2013年,同学们以道路检测新方法为参赛内容,先后投入全国交通科技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金奖和全国银奖。

初代产品出来后,正好赶上互联网+时代,检测轻量化有了互联网的“云端”支持。不断地研究、参赛,杜豫川团队建立从快速数据采集,到云端数据处理,最终产生养护决策服务的一体化产品,由“检测云”“管理云”“服务云”共同构成了现在的“路云”系统。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数字化,带来了什么】

数字化技术,到底给道路养护带来怎样的改变?

同陆云依托边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徐汇构建出全覆盖、全要素、全周期的“巡检-管理-养护-评估”闭环“云”,持续助力市政精细化管理,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安装在车顶的云台相机。

从效率上来说,原来2人一车,靠人工拍照、判断、记录;现在一人一车一装备,装上广角摄像机,效率明显提高。如果要收集徐汇区所有道路的状况,原来需要5台车12人,2-3天全覆盖一次;而现在仅仅需要2台车2人,2-3天全覆盖。

从准确度来说,原来人工检测只能看到大病害,比如一个很明显的坑;现在能看到毫米级的裂缝,从而提前干预,以免出现大问题造成车辆事故。而且,原来人工巡检时,经常要停车、减速,容易造成追尾;现在,车子基本开过去,就能将“病害”尽收眼底。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探地雷达。

不仅有道路的数据,如果将养护数据、沥青材料、工艺、装备,都用数据串联起来,那么这一数据库通过智能化工厂去分析后,可进行评估、决策,甚至对未来隐患进行预测。“现在不仅用设备将数据采集回来,更是把数据自动归类,形成结构化的数据。”因此,现在一个人一天能处理100万-200万张图片,并进行派单;而以往,手写签字派单,一天能签300份单,就已经很多了。“现在,大数据处理后直接派给维修组,主管部门腾出了管理时间。”

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展。经过研发,同陆云设计出不同等级的设备,可以安装在公交车、摩托车、专业工程车上,在不同道路上采集。比如说,安装在公交车上可以查看公交专用道的路况,安装在摩托车上可以查看人行道、小巷子等非机动车道。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

如何能做到如此高效、多样化?其实,离不开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紧密联动。

学校里的创新大多是原始创新,是有前瞻性的研究,距离真正市场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企业更多要做的是产品创新。

企业如果能和高校紧密结合,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企业将最真实、最一线的市场需求告诉学校课题组,高校的研发能力能减少企业的试错成本。“要知道,对于企业来说,试错成本实在很高。”张晓明说。而高校课题组在科研过程中,不仅需要来自市场的真实场景,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我们有很多应用场景,城市道路、农村公路、高速公路……调研期间,学生可以直接和客户交流,了解客户需求和痛点,而一旦能真正解决问题,学生也相当有成就感。”张晓明说,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而不是写在抽屉里”。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导师创新,学生创业”的模式,让同陆云获益匪浅。创始人花费300万元买下同济大学杜豫川团队的原始核心专利技术,杜豫川教授也成为同陆云的首席科学家,并在此基础上新增研发人员近30人。同陆云和同济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联合攻关技术、联合转化成果,在资源共享、人员共用、场地共建的基础上,双方组建联合实验室1项,由企业委托研发,实习基地支持16人,指导学生获奖11人次,多次成功共同申报省部级人才与奖项。

对于高校的研发力量,同陆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依靠,但不依赖高校。”张晓明说,高校专家提供技术支持,我们自主完成商业化落地,各司其职,效率高,质量好,最终客户也满意,同陆云也将部分收益回馈给母校支持学科发展。截至目前,同陆云已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一等奖3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路镜。

【“赶走”了东道主】

正是因为需要紧密联系高校的研发力量,同陆云在创业选址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济科技园嘉定园。“交通学院和杜老师的大本营就在这里。”张晓明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在2楼办公,4、5楼就是同济大学交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3楼,交流起来太方便了。

说起现在的办公地点,还有一段故事。“这里原来是嘉定园孵化器运营单位的办公地。说句玩笑话,我们把东道主‘赶’走了。”原来,伴随着同陆云业务的拓展,同陆云的办公空间从起初的四五十平方米,到100平方米,再到400平方米,可这还是不够。而此时,楼上楼下已经全部租满了创业企业,“实在没有空间了,怎么办?”孵化器运营单位——上海同济嘉定科技创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文洁果断决定:运营单位重新找场地办公,为企业“挪窝”。最后,企业保证了与学校创新的近距离,办公空间得到了扩大;而孵化器的运营单位也在园区其他场地入驻,继续为企业提供服务。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除了在物理空间上的大力支持,同济科技园嘉定园更“独具匠心”地开辟了共享实验室,将引进落地于科技园内的高校、大型科研机构以及龙头企业的研发实验与检验检测资源对外开放, “要知道,这些大型先进实验设备和专业人才的成本很高,不可能靠一个企业来投入,尤其是初创企业。”顾文洁介绍,但是初创企业又特别需要检测和实验,因此通过“共享实验室”形成高质量供给和多样化需求对接,满足企业检验检测与科研创新需求。

国家交通十四五规划中,大数据、智慧交通成为亮点,同陆云的天地会越来越广阔。“现在,我们这套设备在高速公路也初显锋芒。我们还参与了G15、S32的智能巡查,设备装小车上、顺风车上,车子走一趟,回来我们提数据,决策随即给他们,好用得很。”张晓明的语气轻松愉快。

学界嫁接业界,“导师创新、学生创业”模式如何孵金蛋?丨孵化器里的创业故事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李蕾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 0
    粉丝
  • 49
    阅读
  • 0
    回复

关注中享网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刘经理
电话:18987275712
EMAIL:314562380@qq.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资讯幻灯片
  • 重磅喜讯!中国口腔医生当选英格兰皇家外科
  • 双11玩这么花?不得不说天猫还是有点格局的
  • 求臻医学MRD产品喜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 我国首个胃癌分子残留病灶检测与临床应用中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189-8727-5712

    网站名称:中享网

    运营中心:云南省昆明市

    举报说明: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核实处理】

    Copyright   ©2014-2023  中享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供参考使用,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