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因素 许多生理因素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后;饱餐、淋浴后也常有白细胞数轻微增高。生理性白细胞数增高还见于月经期、排卵期,情绪紧张、饥饿、低血糖等。但生理性白细胞数增多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很快恢复正常。可能是各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 2、病理因素 (1)各种感染:可为局部或全身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尤其是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感染等;某些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麻疹、水痘病毒、狂犬病病毒感染等;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感染,梅毒等;真菌,如放线菌感染等。 (2)非感染性炎症:风湿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特别是幼年型、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血管炎等,中性粒细胞可增多,如合并感染则更易发生。其他炎症如肾炎、胰腺炎、结肠炎、甲状腺炎等。 (3)血液病: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髓样化生,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白细胞明显增多。 (4)组织坏死: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烧伤、心肌梗死、肺梗塞、急性胰腺炎等。 (5)急性失血及溶血:胸腔、腹腔、关节腔、蛛网膜下腔及颅内出血时,可见白细胞增多。宫外孕破裂,肝、脾破裂,白细胞增多也明显。大量急性溶血时,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甚可达到类白细胞反应程度。 (6)恶性肿瘤:胃、肺、肝、胰腺、乳腺、子宫、肾癌等常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瘤特别是霍奇金淋巴瘤可有中性粒细胞或者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7)代谢紊乱:如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8)药物和毒物:一些药物如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锂盐等;化学物中的汞中毒、有机磷等也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 (9)其他:手术后12~36小时即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其程度与手术范围、失血多少及组织损伤程度成比例。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7-12 15:38 , Processed in 0.2898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