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有个光荣院,住着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都是巴南籍的退伍老兵。 战争年代,他们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他们身边,曾有无数的战友永远地留在了沙场,而他们则幸运地回到家乡。 现在,他们因年迈而行动迟缓,因无儿无女被政府安排住进光荣院安度晚年。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段传奇故事。 72岁的刘发荣老人个子不高,但精气神很足,他是土生土长的巴南南彭街道大鱼村的村民。 1968年,19岁的刘发荣应征入伍,成为云南某野战部队的一名战士,并赴老挝参加保护在老挝修建公路的中国专家任务。 来到老挝,连队所在的地区四周全是深山老林,人烟极其稀少。要在一片深山老林中开辟一条公路,任务何其艰难! 但是不管多么艰难也要坚决完成任务。刘发荣所在连队的100多号人开始身上背着枪、手上拿着刀,挥荆斩棘进山开路,为修路的专家们打前阵。 工作环境艰苦到极点。深山老林里面雨水特别多,战士们不管天晴落雨连续劳作,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他们住进用树枝搭的竹篱帐篷,睡在桩支木板上,蚂蚁、蚂蝗、蛇蝎、蜈蚣、牛皮虫等不速之客,随时可能钻进被窝。 白天,森林里没有食物,他们只能吃压缩饼干、罐头食品,由于长期没有摄入蔬菜,很多人身体都出现皮肤病、肠胃不适等毛病。 更危险的是,美军飞机随时来到空中盘旋,战士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好几次,刘发荣和战友们亲眼目睹敌人丢下炸弹爆炸的情景,惊心动魄。 虽然没有和敌人正面交锋,但刘发荣和战友们的枪依然长期上着膛,以便及时应付随时面临的敌人。 战争是残酷的,一次执行水上任务时,刘发荣的一位战友因发生翻船事故牺牲了。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那位战友的一颦一笑。 在超乎常人意志的坚持下,一年后,连队不仅当好了开路先锋,还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保护专家修路的任务。上级十分满意,于是要求他们继续留下来,保护专家完成另一段修路任务。 就这样,刘发荣和战友们一直在老挝呆了3年,也足足在深山老林住了3年,直到1973年才回到祖国。他也因此患上风湿的毛病。 刘发荣回国后不久就转业了。那时候,原本可以在外工作的他因父母身体有病,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毅然回到巴南农村务农。 老实巴交的刘发荣辛辛苦苦将弟弟妹妹们拖大后,却耽误了自己娶媳妇,加上家里穷,他单身了一辈子,至今无儿无女。原本他一直居住在农村老家,但2016年,他感到身体已经不能再适应重体力劳动了,在政府关怀下住进了光荣院。这里环境优雅,设施完善,他和另外17名退伍复员老兵在护工的照顾下,过着很是舒心的生活。 作者:汪职坤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7-16 02:46 , Processed in 1.5920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