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垂体腺瘤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颅内肿瘤。垂体腺瘤卒中可由心脏手术、外伤、胰岛素输注和下丘脑释放因子调控刺激等急性因素诱发。近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神经外科的EdwardH.Oldfield等就垂体腺瘤卒中机制展开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6月《JNeurosurg》上。 该研究发现,大多数垂体腺瘤卒中的发生缺乏明确的诱因,而是垂体腺瘤自身的内在特性导致自发性梗死。垂体腺瘤有如下特征:腺瘤高代谢、缺少肿瘤血管生成和瘤内血管分布稀疏。先前的研究忽视了垂体腺瘤的内在特性,没有与卒中联系起来。作者指出,与正常垂体腺相比,垂体腺瘤的糖代谢需求高,但血管生成受限和血管密度小。当全身血糖浓度降低时,垂体腺瘤细胞无法存活,于是发生自发性卒中。 因此,垂体腺瘤内缺血性梗死发生率较高正是由于垂体腺瘤血管密度低所决定的,这使得肿瘤在高代谢需求与肿瘤内灌注之间建立起一个脆弱的平衡,任何打破灌注与代谢之间平衡的急性因素都会使肿瘤发生自发性梗死或急性缺血。这些急性因素包括:急性全身性低血压、营养供应的骤减、胰岛素应用所致的低血糖或下丘脑释放因子的调控所致的肿瘤代谢需求增加等。 作者认为根据上述发病机制,应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利用垂体腺瘤的内在特点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更小的创伤和更大的收益。 图1.垂体腺瘤细胞对葡萄糖水平变换的敏感性。上图:将从库兴氏病患者分离出的垂体肿瘤细胞置于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正常的血葡萄糖浓度为1mg/ml),当葡萄糖浓度快速降低时肿瘤细胞不能存活。下图:另外两株垂体肿瘤细胞(一株为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左侧],另一株为无分泌功能腺瘤[右侧])置于含糖培养基(黑条,100mg/dl)或无糖培养基中(灰条)。采用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垂体腺瘤细胞(Pit)对于葡萄糖的缺失十分敏感,而成纤维细胞(Fib)则不然。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在成都市成华区万年路2号(8号线万年路地铁站C出口)了解更多知识,可以关注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或者成都中医肿瘤医院,也可以关注【赵春天】主任。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7-6 13:03 , Processed in 0.47507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