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企业商务信息发布服务
 微信公众号
中享网
中享网 情感 查看内容
0

王福胜‖画家——刘泽文

2020-10-17 14:14| 发布者: zxw88| 查看: 700| 评论: 0

摘要: ◎王福胜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和刘泽文同志相识,算起来有四十多年了。那时我们俩在一个团里当兵,一个锅里摸勺子,一条“战壕”里摸爬滚打,朝夕相处。后来,泽文步入美术界,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 ...
    ◎王福胜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和刘泽文同志相识,算起来有四十多年了。那时我们俩在一个团里当兵,一个锅里摸勺子,一条“战壕”里摸爬滚打,朝夕相处。后来,泽文步入美术界,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报纸书刊电视上有不少有关他的报道,对其也颇有赞美之词。作为他的老战友,我也想说说对泽文的印象。
 
   做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1964年刘泽文在家乡应征入伍,被分配到一个驻守海岛的加强连。时逢全军大练兵,他也很快投入了这场如火如荼的练兵活动。整天在训练场上练投弹、瞄准、射击、刺杀,齐步、正步、跑步、立正、稍息。经过他反复操练,刻苦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各项技术要领,动作规范,训练成绩提高很快,成为连队训练场上的标兵。重机枪射击,开始让他给老兵当助手,后来因为他打得准,连长就让他担当主射手,老兵给他当助手,在上级检验实弹射击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领导好评。拼刺刀也是他的强项。开始他刺杀出枪一直力量不够,但他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天天手不离“枪”,口不离“杀”,白天黑夜地练,手臂练肿了,嗓子喊哑了,手上磨出了血泡,连宿舍门前直径40公分粗的杨树,也让他用刺刀把皮捅烂了。就这样他练就了一手拼刺本领,规范闪电般地出枪,寒气逼人;一米八的个子,端着枪在面前一站,让人望而却步;特别是他的跳跃刺像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在参加团里组织的刺杀比赛中,他获得全团个人拼刺单项第二名,并代表部队参加了济南军区大比武。入伍七年,他年年是五好战士,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965年他曾经咬破手指写血书,要求参加抗美援越战斗;入伍七年,他的津贴费几乎全部用来买美术资料、绘画工具;他工作兢兢业业,有一种老黄牛精神,当时全团各营房的毛主席像都是他画的,毛主席语录都是他写的。他退役时,团里破例,安排我专门将他送回了即墨老家。这一切都是对他在部队期间优秀表现的肯定。
 
   上世纪七十年代,泽文退役后到N市,一无户口,二无工作,两手空空,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可谓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怎么办?他一不靠天,二不靠地,硬是靠自己一股拼搏劲头,杀出了一条“血路”,找到了安身之地。他在书店当起了临时工,给书店画宣传橱窗。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孜孜不倦,兢兢业业。他画的宣传画吸引了不少来往行人的目光,也引起了书店领导的注意。不长时间,他被转为正式工,工作生活才有了一点保障。后来他被调到出版局做美术编辑,这期间他全身心投入,晚上回到宿舍加班加点搞创作、画参加美展的作品、画连环画,经常加班加点干到深夜,饿了啃口冷馒头,渴了喝口凉水,困了曲臂而枕,生活十分简朴。就是这样,凭着一股拼劲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出版了60多本连环画册,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展,出版了个人画集。再后来他被调到画院,成了一名专职画家。这个过程他像一头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拓荒,现在说起来,寥寥数语,然而泽文却经过了三十多年,风风雨雨,沟沟坎坎,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一言难尽。
 
   泽文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孩子,一步步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画家,靠的是什么?总结为一句话:做人要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人”字写起来一撇一捺,很简单,然而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却不容易。古往今来,上上下下,形形色色的文人墨客,各有千秋,有的像一颗流星,划破夜空一闪而过,有的如同日月同辉,光照大地。泽文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生。古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泽文在做人上这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学习。
 
   做事——敢想敢干,“拼命三郎”
 
   凡是和泽文共过事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他做事敢想敢干,不打怵。当战士时是这样,做了画家也是这样,凭着他那敢拼的劲头,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他由连队调到团电影队时,让他绘制幻灯片,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很难的事。以前他从来没画过幻灯片,在连队也只是在废纸上画画“小人”、大炮、机关枪什么的。画幻灯片要在方寸之间画人物、景象、动作,而且在玻璃片上画,也没人指教,更无学校培训。他就是根据一些老幻灯片,一边摸索,一边修改,靠着他的拼劲和毅力,很快掌握了画幻灯片的技巧,还创新了烟熏、涂粉、上彩等制作幻灯片的特殊技巧。他绘制的宣传雷锋、欧阳海、刘英俊以及本团好人好事的幻灯片,为配合部队的宣传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还在上级组织的幻灯片汇演中获过奖。
 
   1969年,我们团移防到海阳县后,当时的里店公社后店大队十二名男女社员,早晨六点钟乘船到水库对岸收花生,当船划到水库中心时,船体突然倾斜,船上的人全部落水。当时我们部队营房就在水库边上,正在“天天听”的电影队的同志听到水库里有“救人”的喊声,泽文闻讯后迅速飞跑到水库岸边,凭着他在海岛连队武装泅渡过硬的游泳本领,第一个跳进水中,向落水点游去。紧接着又有一些战士下水。十月的深秋,风寒水凉,从岸边到落水点,足足有一千多米,泽文以标准的蛙泳姿式游在最前边,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落水的社员身边。他在水中相继救出了三名落水社员,在战士们的全力救护下,落水社员一个个被救上岸。然而泽文却冻得全身发紫,肌肉打颤。在这场生与死的战斗中,充分体现了他“拼命三郎”的特点。事后还被当时的《新烟台报》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人民不怕牺牲”为题,大篇幅刊登报道,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他步入画界也是凭着这股拼劲,涉猎了水彩、水粉、油画、水墨画等多个门类。他一人到江西赣南山区搜集素材,到海拔3000米的青海玛曲采风,到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欧洲等地采访,都体现了他敢想敢干的精神,被山东美术界称为“拼命三郎”,当之无愧。
 
   做画——扎根生活,变化求新
 
   有位画家曾写到:“泽文是一位勤奋而有才气的画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身强力壮的汉子,不像一位文质彬彬的书生。但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用传统的技法的营造、还是用现代语汇去阐述,都透露出一种难得的‘文气’来。不过这种‘文气’中没有阴柔纤弱的感觉,而含有刚健质朴的气质。他虽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凭着一股拼劲和恒久的毅力,终于掌握了绘画的‘十八般武艺’。他涉猎很广,且钻研很深,在广采博取中经营自己的艺术世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别是他的速写,那可真是神来之笔,流畅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的画面,明快的节奏,真是让人叫绝。这一切都源于他有扎实的生活根基、厚重的生活基础。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基本规律,画画也不例外。就说他的成名之作《望穿碧海千层浪》吧,泽文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兵时生活在海岛上,经常和渔民接触,对渔民的生产、生活非常熟悉。每到渔讯期,渔民出海打鱼,那个年代船上的设备很落后,打鱼要靠渔民的经验,有经验的老渔民能看到鱼群的活动范围、行动路线、数量多少等,渔民俗称“渔眼”。后来泽文捕捉住这一瞬间,产生灵感,画了这幅画。他画的牛,看来随意涂抹,随心所欲,仔细看来,不但把牛的各种体态画出来了,还把牛的肌肉、骨骼都画得淋漓尽致。他是从农村出来的,从小对牛的观察很细,他还放过牛,所以画起牛来非常逼真。
 
   泽文虽然有很扎实的生活基础,并对传统技巧钻研很深,但他不保守,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大胆尝试。他有胆量、有勇气,他涉猎广泛,绘画、书法、摄影、雕塑样样都有代表作,其中不乏精品。俗语说:“百变在求新。”他不拘泥于老一套,做画时有创新,有发展。例如他策划的几座大型广场雕塑,有的浩气冲天,催人奋进,非常大气;有的小巧玲珑,发人深省,寓意不尽。
 
   正因为如此,他从艺四十多年来,共出版、发表了千余件作品,多次在省、市及全国美展中获奖。出版了《刘泽文水粉画集》《刘泽文现代画集》《刘泽文速写集》《线与形的交响》等个人专集,被山东美术界称作“刘泽文现象”。
 
   什么是“刘泽文现象”?我个人认为,在事业上不怕吃苦,在生活上不怕受累,在交友上不怕吃亏,以朋友的利益为上,可谓“三不怕”精神。正如有同行赞誉他: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想到朋友,想到集体。立了“汗马功劳”时,他笑言:“我是一个汗马,功劳是大家的。”他像一团火、一阵风,风助火势,火显风威,他风风火火地活着,活出了滋味。泽文已步入古稀之年,然而他的创作欲望非常旺盛,拼劲十足,为了事业经常马不停蹄,通宵达旦,让人感动。
 
   闲暇之余,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刘泽文这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应该为人知晓。遂成小文,以飨大家。
 
   作者简介
 
   王福胜,1945年出生,莱州市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 0
    粉丝
  • 700
    阅读
  • 0
    回复
资讯幻灯片
热门评论
热门专题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189-8727-5712

网站名称:中享网

运营中心:云南省昆明市

举报说明: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核实处理】

Copyright   ©2014-2023  中享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供参考使用,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