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 查看内容

这个行业肯定不会死 --喜雾CEO 陈敏

2020-8-8 11:03| 发布者: zxw88| 查看: 580| 评论: 0

摘要:   我总开玩笑说,我们创始团队是一个科学家,服务两个20年烟龄的烟民用户,一个资本家在推动和投资。算起来,我们初创团队平均年龄也已经39岁。  2018年底,在无数次饭局和考察之后,这个局真正开始串起来,项目 ...
  我总开玩笑说,我们创始团队是一个科学家,服务两个20年烟龄的烟民用户,一个资本家在推动和投资。算起来,我们初创团队平均年龄也已经39岁。

   2018年底,在无数次饭局和考察之后,这个局真正开始串起来,项目开始筹备。直到2019年3月,公司才正式成立,到8月,我们的第一款电子烟产品才真正面世。

   在电子烟行业,这是一个很缓慢的速度。早些时候我们去深圳找供应链,工厂直接跟我们说,“我这里又这么多现成的公模,你挑一个拿去卖就行了。”他们给的时间周期是40天。40天,造出一个全新的电子烟品牌,从生产制作到成品出厂销售。

   但我们想做差异化。认真做起来,我才觉得自己低估了电子烟的行业门槛。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做电子烟结构、外观设计和烟油原料挑选。在电子烟体这么小的空间内,要塞进电池、电路板、雾化器、我们做了推拉设计,还有弹片等等这些零件,要把他们合理地放进去,也费了好一番功夫。

   2019年,整体上行业泡沫已经散了很多,已经开始进行自然淘汰阶段,至少有70%的电子烟企业退场,有些甚至是悄悄死掉的,没有任何市场声量。加上双十一前夕,10月30日,电子烟“线上禁售令”实施,对电子烟行业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地震。

   “线上禁售令”来得很快,损失最大的是备战双十一的电子烟品牌,线上渠道的覆灭,导致他们积压了大批量库存。品牌只能往线下跑,降价甩卖清库存。

   当大家都往线下挤,线下渠道竞争加剧时,成本就在变高。比如品牌想进便利店,在什么都还没卖的情况下,日渐增高的入场费、各种门店宣传物料制作就是一笔硬性投入。

   线下效率远不及线上,还需要时间和大量投入,没有线下运营能力的这部分电子烟品牌和厂家会迅速倒下。无法被市场消化的这部分,可能就会在一两个月时间内退出,春节就是这个节点。

   现有环境下,摆在品牌和厂商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除了往线下跑之外,就是出海。只要找到合适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价格、质量各方面可靠,都可以选择出海售卖。

   中国厂家的优势在于创新速度快,在供应链成本上也有天然优势。相对来讲,海外电子烟市场更成熟,但国外环境复杂,有诸如Juul这样市值已经380多亿美元的成熟电子烟品牌,还有几大全球烟草公司旗下的电子烟品牌,竞争也异常激烈。

  我之前做过机器人行业,主要面对企业用户。更多的经历是在TCL,从事消费电子行业,2C的经验更多一些,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回到2C市场。2C更刺激,用户的反馈会非常直接——产品不好,你就会被骂死。

  但电子烟线上售卖渠道折戟后,用户反馈链条又将变得更长。现在,场景都迁移到线下,考验的就是电子烟品牌线下渠道的分销能力。

  更长远一点看,电子烟行业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市场远远没到饱和的程度,也还不需要从别的品牌手上抢份额。说到底,电子烟是一个用户复购的生意,如果没有产生复购,这生意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而用户复购的动力就在于质量和口感。

  我觉得,当有一天,电池厂商开始针对电子烟专门做电池的优化设计,烟油原料更加健康,所有电子烟行业,各个链条的参与者都专门为电子烟来进行设计优化时,行业才能从产品纬度逐渐提升。

  未来的售卖规则、方式都还未有明确的定音,我们只需要等待,看未来政策如何监管。从电子烟已经被列为“传统烟草的补充”这一点上看,这个行业肯定不会死。资本的信心掌握在政策手里,我们能做的,除了做好产品之外,还有让遵循监管,在“游戏规则”下发展,让行业更规范。
网站公告X

【重大通知变更说明】

影响卡顿及收录的说明调整...

点击查看详细说明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9-23 04:13 , Processed in 0.05315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