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在徽州的古石桥边,一个两鬓斑斑、笑容浅淡的老人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时,一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儿子,渡长江,跨黄河,穿陕甘,把货物卖到新疆和西藏。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一路劳顿的年轻人不由得抱怨:“这沙漠实在太辽阔了!要是狭小点就好了。”老人抽了一口旱烟,再悠悠地吐出烟圈:“不,孩子,这沙漠还不够宽广!要是再广阔一些就好了。”年轻人听了,一脸的疑惑。 “如果这沙漠再宽广一倍,那么,来这里经商的人十成中至多只剩下一成。这样,我们的利润就能翻几番了。” 沙漠的风,干燥而凛冽,刮在脸上像刀割一般,但是,年轻人的心却忽然亮堂了,目光也无比坚定起来。 43年后,这个年轻人的名字传遍了天下。他叫胡雪岩。 “商不畏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故事,我写在了一个随笔中,几天后,发表在报上。 一周后的一个晚上,一位四十多岁的店主捧着厚厚一卷《汪氏族谱》特地找到了我。抚着枯黄斑驳的族谱,憨厚的店主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古徽州,有汪氏两兄弟,老大留守家园,老二贩卖茶叶行于四方。过年的时候,两兄弟聚到了一起。老大看着黑瘦了一圈的弟弟,心疼地叹息道:“要是家里的田产再多一点,你就用不着四处奔波了。”老二微笑着摇摇头:“家里的田产要是再少一点就好了。” 看着大哥疑惑的目光,老二接着说:“这样,大哥就不得不跟我一起经商了。每次采购茶叶,为了防止伙计从中获利,我都要派出两个以上的伙计。有大哥在,你一个人去就行了,多省人力啊!” 老大过完年就将田产变卖,跟着弟弟经商去了。两兄弟,一个负责山区采购,一个在城里的茶庄当掌柜。配合默契,没几年,就富甲一方了。 衣锦还乡的两兄弟在徽州建了一座汪氏族人聚居的村落,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宏村。 两则故事,异曲同工。“徽商”之名播于四方,果然名不虚传智慧惊人。当别人看到困难时,徽商看到的却是商机。 大的困难、险的道路,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机会。正如古人所云,行之愈险远,则风景愈奇。至平至坦之途,机会鲜矣。■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9-21 20:03 , Processed in 2.8513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