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母爱恩重如山。 我爱我的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母亲总爱唠叨,她老人家虽未曾读过书,没有文化,但她禀性聪慧,唠叨起来,会很快进入角色,或喜形于色、或声嘶立竭、或横眉怒目、或声泪俱下,而且唠叨起来则没完没了。 从小至今,虽极厌烦母亲的唠叨,但从母亲那嘴中唠叨出来的则是富有一定的哲理性的,让人有所思、让人有所学,也就是母亲的唠叨教会了我的为人之道,做事之理。 最初闯入我脑海记忆中的唠叨是我们兄妹四人上学时,常因偷懒,致使作业没有按时完成而受到老师罚站,母亲知道后,虽不打骂我们,而那“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人不学不灵,钟不打不鸣”“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等一一连贯的唠叨从早到晚在我们兄妹身边回荡,并结合她小时候,因家里穷,兄弟姐妹多,祖父母则不让她去读书,以至落个今日“一字不知横画”,想到如今没有文化是多么的苦啊﹗并希望我们再穷、再苦也不能荒废学业,走她那没有文化的路子了。 也许正是母亲爱唠叨的缘故,就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唠叨个没完。甚至我们几个字写不端正一点,被母亲发现了,那些“没学会走路、就学会飞”“人怕笑,字怕吊”的唠叨会听得是让我们头脑发胀,这种滋味是他人无法感受到的,有时候我们听烦了,就会想方设法避开一伙儿,若实在避不开,只好身坐家中,两眼观窗外,脑中尽想玩乐之事,而母亲则认为我们正认真听她唠叨,就更加用心去唠叨了。 这样一来,我们兄妹对母亲的唠叨都有一种恐惧感。也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恐惧感和母亲那无休止的唠叨,才促使我们很好地完成学业。否则我们如今又是文盲一个,又要重演母亲那没有文化的老戏,我从心底里感激母亲当年的唠叨了。 毕业在外工作后,有时忙中偷闲回家看看那年迈的父母亲,满以为自己已长大成人,又参加工作了,这样一来回家便是客,母亲本应高兴还来不及呢﹗总不会再唠叨个没完没了吧,可谁知母亲对我们回家高兴之外,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亦不忘向我们播撒“多学他人长,少说他人短”“行船靠帆,创业靠志”“要想精通,十年苦功”“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损人利己得人憎,公而忘私得人敬”这一诸多的唠叨从早到晚也不间停片刻。 也正是这些唠叨在我们的工作中或让我多思、细心、敬业,或让我正直、谦虚、清廉,当母亲看到我们兄妹四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双手捂摸着那一叠叠得来不易的荣誉证书时,母亲流下了热泪,她感到很欣慰,眼泪也禁不住流到手中那一叠的荣誉证书上,从母亲那细流的泪水中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用心良苦,是母亲通过那不厌其烦的唠叨,把她的智慧、她的期望、她的信任、她的做人之道赋于我们,尽职尽责做到一个伟大母亲辛苦培育子女的神圣使命。 如今,我们兄妹已先后成家立业了,或为人夫为人父、或为人妻为人母,然而年迈的母亲仍忘不了从她那嘴角抛出习惯性的唠叨,她虽对孙女们百般呵护、疼爱,但也时常在孙女们面前唠叨我们教育子女要做到“严是爱、容是害,不管不问是祸害”“树叉不剪会长歪,子女不教会变坏”。 在生活上,她一向很注意卫生,对我们动手做的任何事情除了不放心外,还时常唠叨这个如何如何洗净,那个如何如何擦干,这个该怎样打扫,那个该怎么清理,宛然像一个指挥官或参谋长什么的,这样的唠叨或许是多余的,可能没有人会喜欢它,但它却在母亲的口中得到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把凝聚着自己的寄托、希望和关爱赋予我们,但它也蕴藏着一个深厚的母爱。 是啊﹗做母亲不易,而做一个称职的母亲更不易,唠叨兴许是母亲的一种天职、是母亲对于子女们的逆耳忠言,是母亲赋予子女们的特别母爱,但我们也可以断定,母亲是这世上最有资格唠叨的人。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9-15 09:57 , Processed in 0.1038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