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南临水,北临山,很是秀雅。城中有位厨子崔二,家传厨艺,闻名一方。崔二做厨,一般人请不到,为什么?小门小户没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白白坏了名头。 只有一次破过例。 那次,崔二钓鱼,落入水中,李三郎救了他。 崔二问,你要什么报答? 李三郎摇头,见危救命,人之常情啊,报啥? 崔二不答应,知恩不报,如骨在喉不吐不快。说,我给你做一道菜,有材料吗? 李三郎指指墙角,就一个大青萝卜。崔二拿了萝卜,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拿出一盘菜来,是一棵大白菜,水灵灵的,上面还趴着一只甲壳虫。 尝尝!崔二说。 李三郎拿起筷子,心说,还有虫,咋吃?夹起,准备扔了。 崔二摇头,道,吃罢,是菜。李三郎无奈,放进嘴里,一嚼,不禁赞叹,是半粒花生米,酥脆松软,口舌生香。李三郎不敢大意了,仔细看那白菜,也不知崔二从哪儿弄来的?用筷子夹一片叶子,放进嘴里,惊叫,是萝卜? 是萝卜雕的。崔二说,再尝尝。 再尝尝,又不是萝卜了,一叶一味,有韭菜味,有薄荷味,淡而悠远,满口溢香。 崔二说,这菜叫“八宝萝卜”,八种味,祖传的。 至于“鱼跃龙门”,则是崔二自己发明的。他做出的鱼,五香作料、桂皮茴香熬汤,浸透鱼肉,一筷下去,细白粉嫩的鱼肉入口即化,恍如奶酥。但妙在鱼还是活的,鱼嘴一张一翕,鱼眼泛动,鱼头摇摆,摇荡得盘中汤汁泛起,恍如鱼儿准备跃起之状。 此菜一出,人人惊羡,个个欲一尝为快。但是,没有几人有此口福。能尝到的,都是大官富豪。崔二做事是有规矩的,等闲人没银子休想尝到。于是小城里的人都去看,一睹为快,一饱眼福。 那年,圣上南游,到了小城,听说有此一味,很是兴奋,立命呈上,吃后大喜,带上崔二回京。那时,李三郎的儿子李不书已当了崔二的弟子,也沾光进了京城。 圣上是孝子,回到京城,马上让崔二做一道“鱼跃龙门”孝敬皇太后。皇太后见了这道菜,喜笑颜开,箸下如雨,一条鱼吃得只剩一个头,还有一副骨架,可那鱼头还在摆动,鱼眼还流出了两滴泪。 佛心重的老太后愣了一下,打了两个嗝,去睡了。晚上就高烧不止,上吐下泻。御医百般治疗,却无力回天,太后当夜就闭了眼。 圣上大悲大怒,认为崔二是蓄意谋害太后,把他关进大牢,大刑侍候,务让他招供不可。 这罪很大,不光关系到自身,且延及全家。崔二受尽酷刑,就是不招。 圣上急了,颁下圣旨,谁能让崔二招供,要金给金,要官给官。圣旨下发当天,李不书站了出来,接了旨,说他有办法。 办法很简单,烧一锅热油,沸滚了,让人把崔二架出。 李不书说,师父,招了便罢;不招,我把你放入油中,头露在锅外,做成一道“人跃龙门”的菜。 敢情,李不书是把师父“鱼跃龙门”的方法改编了一下而已。崔二看着沸滚的油,脸色煞白地瘫软在地,招了供。李不书也因此做了官。 可事情还没完,不久,有人传言,谋害皇太后如果是崔二做的,他的徒弟不可能不知道。言外之意,李不书也参与了,很可能后来的事,是为了杀人灭口。 皇帝一听,大怒,让人马上拷问李不书。 李不书当然抵死不认。但不认不行,主审官有了经验,也准备了沸油,准备烹一道“人跃龙门”。李不书当即傻了眼,乖乖画了押。 崔二和李不书死后,满朝大臣都害了一种通病:怕鱼。他们谈鱼色变,见鱼发颤,听到“鱼跃龙门”就血压上升,以至于其中因高血压而死的有六十人,成植物人的有四十九人。 鱼,从此成了盘踞在他们心中的毒蛊。 这时,他们个个心里都在暗骂崔二,这哪里是人在烹鱼,分明是鱼在烹人嘛。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9-24 10:17 , Processed in 2.4433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