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申华 王怡潇)7月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第三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的具体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最能代表中原历史文化的22个典故入选 第三批“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要包括《淮河文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青铜器》《书法》《陶瓷》《杂技》《中原典故》《中原民俗》《中原神话》《中原粮谷》等10个分卷。发布会上,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在答记者问中介绍,《中原典故》卷把选取的最能代表中原历史文化的22个典故,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呈现给读者。本书精选的历史典故,在着力呈现中原历史文化是中华文化主要源头和主干特点的同时,也强调了趣味性和生动性。让读者从这些典故中了解中华文化整体的发展脉络,领略、感知河南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标准一:强调中华文明核心认知在河南诞生、发展、定型 屈凌波介绍,在选取典故时突出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强调中华文明的核心认知在河南诞生、发展并定型。“宅兹中国”(即居住于位于天下中央的王国),是华夏先民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周公测影的典故就反映了中国古人寻找大地中心的过程,是“中国”观念最重要的历史见证。孔老问礼的典故,则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个思想流派—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中原地区的沟通交流。白马驮经、玄奘取经的典故,反映了佛学从印度到中国落地生根的过程,凸显了中原文化开放包容的姿态。程门立雪、许衡不食无主之梨的典故,则描绘了宋元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流派——程朱理学的形成和传播过程。 标准二:展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个标准,就是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示出来。河南地处中国的中部,在整个国家政治、军事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一直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从东周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到战国时期“围魏救赵”典故的发生;从秦汉之际刘邦、项羽争霸时楚河汉界的划定,到三国时期曹操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从一代女皇武则天封禅嵩山,到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一幕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河南上演。选择这些既生动有趣又影响深远的典故,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把握中原历史文化的基本脉络。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1 16:03 , Processed in 0.0719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