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说起狗,相信但凡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每个人都有许多关于狗的故事可以分享,但是以史为鉴本人是一个历史博主,于是这篇短文就从古代历史的角度来聊聊古人和狗的几个故事。 狗可以说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狗和人类的纠葛可以上溯至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甚至有可能更早。 只不过当时的狗更多的是充当猎犬,帮助人类捕猎,或者是充当古人肉食和皮毛的来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人把狗列为日常生活、祭祀上天等都相当重要的一种动物。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墓葬中,一只红陶犬形壶因为其生动的造型,精致的器物造型,成了如今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从这件文物判断,在距今6100-4600年的新石器时代,狗就已经成为当时大汶口先民的重要伴侣存在了。 而在商代发掘的甲骨文卜辞中,更有”燎犬方帝“、”羌一牛旬犬“、”羌十又九犬“……这样的记载,这也说明在商代,狗就成为祭祀祖先,取悦神灵的重要祭品了。 中国文化中,一直有有“六畜”、“五牲“、“三牺”这样的说法。六畜大家都知道,就是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三字经里面就说”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五牲、三牺就是给祖先神灵祭祀用的不同级别的祭品,五牲一般是指牛、羊、猪、犬、鸡五种动物;三牺一般是指三只纯色的牛,也有人认为是牛、羊、猪三种动物。
到了西周,甚至有专门的官员来负责养狗,这个官职的名称就叫做”犬人“。
图注:郎世宁《十骏犬图》其一 在古代,狗可不算是宠物,它还有更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古人认为狗类主要有三种作用。 一种是田犬。田犬也就是猎犬,专门用来田猎的犬。 秦代李斯死前就对着他儿子叹息:“想再牵着黄犬去打猎恐怕没有机会了。”这里的黄犬就是猎犬了。 苏轼也写过一首江城子,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里的黄也就是猎犬,苍指的就是猎鹰。小说中常见的“鹰犬”一词就是根据古代这种打猎习惯而来的。 而民间神话中著名的哮天犬,就是猎犬。 第二种犬叫做吠犬。吠犬很好理解,大部分人家里养的都是吠犬,也就是看门狗。孟子在其著作中把“鸡鸣犬吠”当作人口稠密,治国有方的代名词。
而勾践为了复仇,在给越国指定休养生息政策的时候,更是规定:家里生了儿子的奖励二壶酒,一只犬;生了女子,奖励二壶酒,一口猪。 根据这个命令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狗明显比猪的地位要高,最起码在越国是这样的。 到了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写了一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中就非常形象的描述了吠犬的形象。
第三种犬就是食用犬。图注:著名书画家徐立业先生画作-樊哙屠狗 在陕西出土的战国青铜鼎中,考古学家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狗肉汤。在更早时期先民们煮饭用的陶鼎中,人们也发现了狗骨头。可见食用狗肉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了。 在古代,还有许多专门从事屠狗这个工作的,比如著名刺客聂政就因为穷,当过一段时间的狗屠。
汉高祖刘邦麾下著名的大将樊哙,也是狗屠出身。
民间俗话说的“仗义每多屠狗辈”、“挂羊头卖狗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间把狗当作食物来源的历史现实。 【这三种狗的分类方法来自唐人贾公彦的说法:“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若田犬、吠犬,观其善恶;若食犬,观其肥瘦。”】 图注:《簪花仕女图》中出现了宠物狗的身影 至于禁食狗肉,是在隋唐时期发生了观念的转变,当时人认为吃狗肉这是混混之类的“恶少”才干的事情。 而唐代也是宠物犬首次出现在文献中。《酉阳杂俎·卷一·忠志》中记载了杨贵妃养了一只”康国猧子“,杨贵妃和唐明皇下棋的时候,这只小狗跳到棋盘上捣乱,惹的唐明皇哈哈大笑。
图注:宋徽宗画像 到了宋代,因为宋徽宗属狗,一度有官员上书朝廷,请下令禁止食用狗肉。 但是貌似这么多朝代以来的禁食狗肉都是时断时续,一直没啥成效。 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对于狗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都有细致的描述。说狗肉:“咸、酸、温、无毒。”狗胆:”平、苦、有小毒。” 清代传教士写给西方的信件中也提到康熙年间市场上有卖“马肉、驴肉、狗肉”的。 在今天,狗比起古代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比如有专门的缉毒犬、导盲犬、警犬、救护犬、牧羊犬、比赛犬…… 你喜欢狗吗?你和狗又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呢?欢迎在评论里留下你的故事!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史记》 《孟子·公孙丑上》 《酉阳杂俎·卷一·忠志》 从食狗到宠狗:中国文化中的狗狗演变史 --界面文化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2 18:30 , Processed in 0.0589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