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悟 查看内容

读书感悟1-关于思考与偏见。

2023-7-4 10:51| 发布者: zxw88| 查看: 275| 评论: 0

摘要: 以下主要是2本书的混合的感悟。1是《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所左右》,2是《走出思维泥潭》 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哈弗大学尼曼访问学者,约瑟夫 哈利南所著,此书是我

以下主要是2本书的混合的感悟。1是《盲点-为什么我们易被偏见所左右》,2是《走出思维泥潭》

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哈弗大学尼曼访问学者,约瑟夫 哈利南所著,此书是我们领导推荐给我们看的。粗略的过了一遍,感觉内容很丰富,还没有彻底的领悟。 不过结合最近听的樊登讲书里的基本关于思维、偏见等方面的书,记录一下最近的读书感悟。

一遍过后,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视觉偏见的例子,路人问路,中途快速打断,然后更换问路人,之后只有很少数的被问路人能够注意到问路人的更换。为什么我们会视而不见?我们只能注意到自己关注的内容。但是我们是否是真的注意了我们关注的内容呢? 这里,我突然想到另一本书里的一句话:“对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不要确信。它有可能仅仅是你的大脑希望你看到的。

所以我们要学会重新观察这个世界,人民对于这个世界有着习惯性的看不见--变化盲视。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依赖框架和隐喻看待这个世界的,只要符合我们的框架和隐喻,我们就会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变化,所以,首先要理解的是我们的眼睛没有看到真实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大脑重新编码和选择以后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的画面,但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细微的地方是不同的。

在引起问题的框架内的思考,将永远无法解决问题本身。

打破范式的练习很好的一个练习:脑筋急转弯。 比如说一个现场:吉姆和凯利的死亡现场,现场有一些玻璃渣和水迹,问其死亡原因。 绝大数人可能会想象成一个福尔摩斯的探案现场进行分析,各种可能因素等,但是如果其是2条鱼,鱼缸跌碎了,原因就显而易见了。这就是打破思维壁垒的一个很好的练习。

常见的偏见有情境偏见--例如幸福度的问题,买车 和周边环境的而关系(锚定效应);预期偏见,本身看其顺眼不顺眼;③后视偏见,相信自己的记忆比实际情况更准确等。

以上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提醒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量让自己少一些偏见,克服偏见,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成熟。

最后给自己工作定个目标:打造过热团队。 过热团队的特点:全力以赴,使命必达,略显荒谬的时间表,扁平化的结构,没有一层一层的汇报,博采众长,全面发展,互相尊重,坚信自身能够获得成功所需的一切,同时必须对完成的任务负责到底。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公告X

【重大套餐变更说明】

新增“500元包月套餐”...

点击查看详细说明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5-2 08:16 , Processed in 0.0664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