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企业商务信息发布服务
 微信公众号
中享网
中享网 故事 历史故事 查看内容
0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2023-6-21 14:21| 发布者: zxw88| 查看: 146| 评论: 0

摘要: 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博得王妃褒姒的一笑,竟然在城中演出了一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这场闹剧虽然让褒姒开心了,但却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和嘲笑。毕竟,这是一个天子应该庄严肃穆的行为,却被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博得王妃褒姒的一笑,竟然在城中演出了一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这场闹剧虽然让褒姒开心了,但却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和嘲笑。毕竟,这是一个天子应该庄严肃穆的行为,却被幽王当成了一场娱乐活动

然而,这个闹剧的后果却是十分严重的。当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时,幽王再次点燃了烽火,向诸侯求援。可是,由于之前的闹剧,诸侯们并没有将幽王的请求当成真实的求救信号,而是当成了又一场娱乐活动。于是,幽王孤军奋战,无力抵抗被杀害,西周也因此走向了灭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天子要有威严和威信,不能将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安危当成娱乐活动。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得到诸侯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像幽王一样孤军奋战,走向灭亡。这个典故也成为了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2、尊王攘夷:

尊王攘夷,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典故。在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逐渐下降,各个诸侯国开始互相攻伐,争夺霸主地位。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齐桓公却找到了一位非常卓越的辅佐者——管仲。

管仲曾经是齐桓公的政敌,曾经射过他一箭。但是,齐桓公并没有计较这个仇恨,而是看重了管仲的才华,拜他为相,开始实施改革。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意味着要尊重天子,同时也要抵御外族侵略。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逐渐强大起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尊王攘夷的精神,不仅仅是尊重天子,更是一种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精神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它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抵御外敌,保卫家园。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尊重权威,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管仲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过去并不代表他的未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才华和勇气,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就一番伟业。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3、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讲述了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对周王室的挑战和夺权之心。据传,楚庄王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一举动表明了他对王权的渴望和野心。

九鼎象征着王权的象征,是周王室的权力象征。楚庄王问鼎,意味着他想夺取周王室的权力,成为中原的霸主。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当时诸侯之间的权力斗争,也反映了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4、退避三舍:

在春秋时期,晋国内部动荡不安,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迫逃到了楚国。楚成王大度宽容,收留了他并且给予了他优厚的待遇。重耳深感恩情,答应如果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晋军将会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决定采取退避三舍的策略,引诱敌人深入,终末大获全胜。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智谋胜于武力,退避三舍的策略可以在战争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表现了重耳的智慧和胆略,他不仅能够在逆境中保持镇定,还能够灵活运用策略,终末取得了胜利。这个典故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了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5、一鸣惊人: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典故流传至今,其中一鸣惊人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典故讲述了楚庄王在临政三年期间沉迷于作乐,不理朝政的情况。直到有一位忠臣向庄王提出了一个问题,引起了庄王的警觉。这个问题是关于一只大鸟的,这只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庄王听后便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道出了一种哲理。庄王意识到,这只鸟虽然长时间不飞不鸣,但一旦它飞起来,发出的声音将会惊人。同样的,一个人也许长时间默默无闻,但只要他有了机会,他的才华和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展现,惊人的表现也会随之而来。

庄王从这个问题中得到了启示,开始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便形成了大治局面。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需要得到机会的展现,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能一鸣惊人。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机会,不要错过展现自己的机会。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6、老马识途: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老马识途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齐桓公率领军队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但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前往孤竹国,打败了援兵,但在回国途中,因为假向导的引导,齐军迷失了方向,陷入了迷雾之中。

面对这个困境,管仲想出了一个妙计。他发现一匹老马在这片区域里走过很多次,于是他建议用这匹老马带路,带领齐军走出迷雾。这个计策成功了,齐军顺利回到了家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老马识途不仅是一种动物的本能,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在面对困境时,我们需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管仲的妙计不仅解决了齐军的困境,也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典故,流传至今。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7、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是一则流传至今的典故。它讲述了两位赵国重臣之间的一段感人故事。

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分别是廉颇和蔺相如。由于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而廉颇却认为自己的武功更加出色,不服气。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

为了国家的利益,蔺相如多次避让廉颇,但廉颇却不以为意。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明白了蔺相如的良苦用心,感到十分惭愧。于是,他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门前,向他请罪。

蔺相如见到廉颇的诚心,也感到十分感动。他毫不犹豫地原谅了廉颇,并与他重新建立了友谊。从此,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了同生共死的好朋友。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功劳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在人际关系中,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8、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这个典故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够谈论用兵之道,自认为是天下无双。然而,他的父亲赵奢却认为他只是纸上谈兵,不懂得实际交战的情况。

后来,赵奢去世,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全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让他上阵。在长平之战中,赵括损失了40万士兵,这场惨败让他深刻认识到了纸上谈兵的危害性。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掌握和运用知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因此,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9、三令五申:

三令五申,这个典故源于孙武操练宫女的故事。孙武作为一位军事家,他深知军队的纪律和命令的重要性。然而,当他将180名宫女分成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时,宫女们却不听从他的命令,甚至还嘻嘻哈哈地开起了玩笑。孙武深知这样的情况必须得到严厉的处理,于是他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

这个决定引起了吴王的不满,他急忙传令不能斩杀王妃。然而,孙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决定,他坚信只有通过严厉的惩罚才能让宫女们明白纪律的重要性。于是,他果断地杀了两个王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纪律和命令是军队中最基本的要素,没有纪律和命令,军队就会变得混乱无序。而严格的纪律和命令则能够让军队保持高度的战斗力和战斗效率。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遵守纪律和命令,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10、围魏救赵:

在战国时期,魏国围攻赵国的京城邯郸,赵国陷入了危机之中。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遣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援。田忌原本计划直接前往邯郸解围,但孙膑却提出了一个更为巧妙的计策。

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这样一来,魏国必然会回兵自救,这样不仅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让魏军疲惫不堪。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率领齐军直奔大梁。魏军得知消息后,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当魏军赶到桂陵时,齐军已经在那里以逸待劳,迎击魏军。在这场战斗中,魏军几乎全军覆没,田忌和孙膑的计策得到了实现,赵国也得以成功解围。


这15个历史典故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哪个?

11、胡服骑射:

在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为了实现国家的变革和强大,决定向胡人学习。他发现胡人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这让武灵王深受启发,他认为这种服装和骑射技能非常适合战争,于是决定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这支骑兵在南征北战中表现出色,赵国也因此成为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胡服骑射这个典故,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它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12、窃符救赵:

在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遭到了秦国的围攻,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援,但秦国得知此事后,派人前往魏国威胁魏王,魏王不得不下令让前去救援的魏兵停止行动。赵国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13、朝秦暮楚:

在战国时代,秦楚两国是当时中国的两大强国,他们之间的争斗是不可避免的。各个诸侯国也因此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之中,他们时而支持秦国,时而又转而支持楚国。这种态度的反复无常,就形成了“朝秦暮楚”的典故。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一个叫做田文的人,他是楚国的一位大夫。田文曾经在秦国做官,因此他对秦国非常了解,也很欣赏秦国的强大。但是,当他回到楚国之后,他又开始支持楚国,认为楚国才是他的家乡,应该为楚国效力。

田文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嘲笑。他的行为被形容为“朝秦暮楚”,意思是他早上支持秦国,晚上又转而支持楚国。这个成语后来就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那些态度反复无常的人。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忠诚和信仰的看法。在当今社会,这个成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提醒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立场,不要轻易改变。

14、图穷匕见:

图穷匕见,这个典故源于荆轲刺秦的故事。荆轲为了完成太子丹的任务,不惜冒险前往秦国,但是他的计划被秦王赢政识破。在荆轲的最后一刻,他决定采取最后的手段,用匕首刺杀秦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计划失败,他可能会采取偏激的手段来达到他的目的。但是,这种行为往往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危险。因此,我们应该在做事情时,要有计划,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采取过激的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15、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典故。它讲述了越王勾践在被吴国俘虏后,受尽屈辱,但他并没有放弃复国的决心。他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开始了他的卧薪尝胆之路。

卧薪尝胆,意味着勾践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和艰辛,以求达到自己的目标。他每天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都要尝一个苦胆,这种自我折磨的行为,让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巨大的考验。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坚信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加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勾践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灭掉了吴国,复国雪耻。他的卧薪尝胆之路,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也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卧薪尝胆,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的信念。它告诉我们,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和力量。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我超越,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说点什么...

已有0条评论

最新评论...

本文作者
  • 0
    粉丝
  • 146
    阅读
  • 0
    回复

关注中享网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刘经理
电话:18987275712
EMAIL:314562380@qq.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资讯幻灯片
  • 重磅喜讯!中国口腔医生当选英格兰皇家外科
  • 双11玩这么花?不得不说天猫还是有点格局的
  • 求臻医学MRD产品喜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
  • 我国首个胃癌分子残留病灶检测与临床应用中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189-8727-5712

    网站名称:中享网

    运营中心:云南省昆明市

    举报说明: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核实处理】

    Copyright   ©2014-2023  中享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供参考使用,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