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谢谢你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光,你只是以另一种形式活着。”一位网友写下评论。 近日,四川资阳,31岁朱红琳的故事感动全网。她是一名儿童保健科康复师,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家庭、校园和社会。几年前,朱红琳被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她决定死后要捐献全部器官。5月16日,朱红琳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直到发病前3个小时,她还在整理第二天要接受治疗的患儿资料。 6月5日,朱红琳的母亲林女士在电话里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很支持女儿这些决定,“算是完成她的一个愿望,让其他家庭少一点悲伤,也让女儿的生命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感动 捐献器官,曾为孤独症儿童点亮星星 “我们还曾约好一起去她老家吃小吃,生病的这几年,她一直积极面对,真的很可惜,很遗憾。”朱红琳在雁江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工作,突然去世的消息传到医院,一位同事在微信朋友圈很感慨地说道。 据悉,朱红琳主要从事儿童康复工作,后接手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成为无数“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妈妈”。 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作为“星星”点灯的人,朱红琳需要付出比普通医护人员更多的耐心和努力,其累计治疗儿童200余名。 “最开始我们也不理解她这个是干什么的,她就给我看视频讲解。”林女士提到,其老家是内江威远县,后搬到了自贡。女儿朱红琳从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雁江区妇幼保健院,“后面了解她的工作后,才知道她干的事情很伟大。” 意外发生在2019年,朱红琳确诊患病,林女士便来到资阳陪同,“最开始查出来是风湿免疫病,后来又说是干燥综合征,反正当时医生说得很复杂。”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想到如果半途而废,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对患儿和其家庭带来负面影响。患病后的朱红琳没有退缩,一边吃药,一边坚持给他人治疗。 时间来到2021年,确诊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朱红琳给家人提出想捐献遗体的想法,“我们当时还是很反对。”电话里,林女士有些哽咽,“她后面还跟我们说,如果自己死了,捐赠器官帮助其他人,相当于通过另一种方式还活在世上。我们拗不过她,就都同意了。” 2021年,朱红琳签下器官捐献书,并在微信群给家人留言称,“家人们,以后我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我的身上能用的东西都捐给需要的人哈,遗体医院要做研究,也捐给(医院)了吧。” 5月16日,意外始终还是来了。朱红琳因病发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发病前三个小时,她还依旧坚持在岗位上工作,整理第二天要进行治疗患儿的资料。 背后 荣誉满满,母亲难忘那个怕药的小女孩 “她只是以另一种方式陪在了家人身边。” “美丽的女孩,你就是人世间的一束光,温暖着,照耀着大家一路前行!” “真是好女孩,人间天使,一路走好!”朱红琳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受到不少网友关注,纷纷留言表达哀思,有网友表示,谢谢朱红琳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光,她只是以另一种形式活着。 “我们也看到了,很感谢网友们对她的关心,我们很为她自豪。”6月5日,林女士还在陪同家人住院,她回忆女儿能从医,其实一开始自己也没想到,“她小时候胆子很小,家里人有人吃药都不敢看,更别说打针这些。” 朱红琳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在母亲的印象里,这个大女儿从小就很懂事,“从小就帮到带弟弟妹妹,有吃的都先留给他们吃。” 高中毕业时,朱红琳与家人商量后,选择了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推保健系,在校期间多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而在工作后,朱红琳也被医院评为“三八红旗手”,当选了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儿科分会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她原本还是个急性子,从事孤独症康复后,把自己磨练得很有耐心。”林女士提到,在朱红琳的影响下,弟弟现在也从事康复相关工作。同时,很感谢一路上给予女儿帮助的同事和朋友们,如今算是完成她的一个愿望,“希望获赠器官的家庭能少一点悲伤,也让女儿的生命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受访者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5 04:34 , Processed in 0.1737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