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公##寻子路上的故事##捐献遗体##志愿者#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2124位真人故事 我叫韦秀清,48岁,是兰州新区的一名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只因做了一件事,我被16万人关注。 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我是一名寻亲志愿者,帮助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寻亲,成就了我,但也惹来了众多非议。 我做这一切,源于我有一位乐善好施的母亲,更源于我有一位天使般的“姐姐”老师。 (我天生就是个教师) 我,1974年出生在甘肃兰州新区一个小山村。家里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 那是一个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是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在我13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了。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父亲不在了,我们家的天塌了。我们母子4人抱头痛哭。哭完,母亲替我们擦干了眼泪,告诉我们,从今以后,我们娘儿几个要相依为命,共度难关。 父亲离世,整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瘦弱的肩上。她既当爹又当妈,除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还要像男人一样,犁地、种田、放牧牲口、铡麦草、扬场…… 每天看着母亲忙碌而消瘦的身影,我恨不能立马长大替她分担。于是,我一放学,就赶紧回家给牲口喂料,坐在灶台边烧火。 一到周末,我就拉着架子车去拾马粪蛋,用来烧火做饭,烧炕。每年暑假,我都去麦地里捡麦穗。小学毕业那一年,我捡的麦穗脱粒后有五百多斤。 (我在给学生批改作业) 尽管家里相当困难,但母亲乐善好施。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侍弄着一个菜园。东家做饭缺把菠菜,西家烙饼缺撮韭菜,都会到母亲的菜园里来找,连打招呼都用不打。 上中学时,由于特殊原因,我去了离家一百多里的学校寄宿读书。 因为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我变得非常内向,而且自卑。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玩,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教室里。 最冷清的是周末,经常是所有的同学都回家了,空荡荡的校园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写写作业,孤独而又凄凉。 (我陪老母亲旅游)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一切,都被班主任李桂兰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李老师费尽周折,在她丈夫的单位,给我找了一间房子。还让我和他们一家人一起吃饭。我叫他丈夫姐夫,她就像我的亲姐姐一样。 后来,由于我粗心大意,电热毯起火把被褥都烧坏了,要是发现的迟,房子就被烧掉了。李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还给我全都缝了新的。 当时,我被感动得放声大哭,除了妈妈和姐姐,再没有谁给过我这么贴心的照顾。 从那天起,我就发誓,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像李老师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的两个可爱的女儿) 在李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永登师范。 四年后,我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才明白了这句歌词的含义: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1996年8月,我从师范毕业了,我怀无比着激动的心情,以老师的身份,去新学校报到。我终于可以替母亲分担经济压力了。 虽然学校还在建设之中,条件相当简陋,我们十几个男教师挤在一间房子里。但是,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一个年轻教师一颗火热的心。 我几乎整天都和学生们泡在一起,领他们学习、陪他们玩耍。在倾听孩子们心声的同时,我也收获了信任和友情。 放学后,我在路边散散步,在宿舍看看书,去学生家里做家访,觉得自己过得充实愉快。 (我母亲和我的小女儿,她们开心我就满足) 至今还记得,我带着六个学生去县城参加英语竞赛。中午,我请她们在一家小饭馆吃炒面片。大家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一顿便饭,他们比吃大餐还开心。 最让我难过的是,农村学生辍学率很高,很多孩子初中都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去了。每每这时候,我就上门去做家长和学生的思想工作。 有一天,一个叫尹芸梅的同学没有来。我打电话,得知她因为学习跟不上想辍学。中午放学,我就赶紧和两位班干部去了她家劝说。 我苦口婆心地劝她,学习暂时跟不上很正常,以后有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和同学帮助。 班长也说:“你怎么舍得离开老师和同学们呢?”返回学校的路上,看着尹芸梅和班长一起说说笑笑的,我由衷的高兴。 (我去品学兼优的陈小玲家家访) 我们这里,很多学生辍学是因为家庭困难。 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叫陈晓玲。她父亲因为生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的生计,靠母亲在工地上干重体力活维持。陈小玲每天上课总是操心家里的事情,甚至有辍学的念头。 得知这些情况,我发出了募捐倡议。有两个爱心人士捐助了400元钱,还有一些衣物和学习用品。看着陈小玲安心学习了,我一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到残疾的学生马玉花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 可是,不是所有想要辍学的学生,都愿意回到课堂,有些学生觉得读书无用。所以,我经常会无功而返。 当我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开学生家时,我总是安慰自己:虽然不能都劝他们重返校园,劝一个是一个。 (我去马玉花同学家送教上门) 最让我开心的是,学生考上大学的喜讯。学生一句:“老师,我考上了......”,对我来说,那就像接到了战士凯旋的消息一样,激动人心。 那一刻比我自己当年考上师范还开心。这,也许就是老师,也只有老师才会这样吧?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虽然不能像一线医护人员那样冲锋在前,我也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刚好放寒假,于是,我就成了一名志愿者。 此后,像往常上班一样,我每天早上准时上岗,与门卫、物业人员一起宣传防疫政策,呼吁小区居民戴口罩,减少外出,不聚众、不串门…… (2020年寒假,我做防疫志愿者) 腊月的天气,我执勤的时候,那个西北风真的像刀子一样,穿多厚的衣服都能刺入肌骨。可是,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态度蛮横、不配合的人员,那时候感觉真的很委屈。 2022年盛夏七月,甘肃新一轮新冠疫情卷土重来。我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冒着高温在上川镇砂梁墩卡口点,对过往车辆人员开展查验健康码、行程码等工作,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假。 记得曾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当志愿者?我告诉他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我只是想为防疫尽自己的一份力。 也有人问我,作为志愿者不怕感染吗?说实话,我怕。但是,如果人人都怕,又有谁在那里值守呢? (开学前,我做清洁消杀工作) 2020年3月,开学前,我和学校门卫一起清理了校园内的杂草。我一个人又彻底打扫了办公室的卫生,做好消毒工作等待开学。 我们这里偏僻,缺少防疫物资,我又在我们志愿者群里发布募捐信息,为学校募捐了2500多个口罩和其它的防疫物资。 开学后,我主动承担了整个学校的消杀工作。 我做这些工作,并没有觉得是负担,也没有觉得我自己有多么伟大。我只是想,这些工作需要人做,仅此而已。 在做公益志愿服务的时候,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四川的寻亲志愿者张贵华女士,她同时也是一位寻找被拐卖儿子的妈妈。 (我在兰州火车站) 儿子被拐卖后,张贵华夫妻俩这些年几乎找遍了全国各地。为了寻找孩子,张女士自己组建了寻亲群,与其他的寻亲家人分享信息。 从她跟前,我第一次真切地了解到,丢失孩子的寻亲家人还有很多很多。我才切身体会到,他们这个特殊群体的痛苦与无助。于是,我决定自己组建寻亲群,助力寻亲。 在助力寻亲的过程中,我主要替寻亲家人们,在《今日头条》等公众平台上编辑发布寻亲信息,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这两年,我帮助过的寻亲家人大概有两百多个。 因为寻亲家人多,加之我平时工作繁忙,具体有多少失联者通过我的帮助和家人团聚了,我也没有详细统计过。 许多失联者,因为时间太长了,线索很少,寻找起来很不容易。如果是短时间内的,找到的几率就大很多。 (我在甘肃电视台服务中心帮忙整理书籍) 2021年5月,我从社交平台得知,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的两个孩子走失了。我立即在我的寻亲平台,还有我加入的十几个永登县的社交平台转发了寻亲信息。 到了晚上六点左右,就有人发现这两个孩子正在一家饭馆吃饭。于是,我让人陪着两个孩子,以免他们再乱跑。然后我赶紧联系了他们的家人去接孩子。 这次寻亲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得知两个孩子安全回家,我很开心,尝到了公益寻亲的“甜头”——一家人团聚时幸福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这些年助力寻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海外寻亲志愿者“小龙女”。她的中文名字叫龙兰。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收养中国孩子的外国家庭寻亲的事,她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她就是帮助很多国外领养孩子寻亲的志愿者小龙女) 20年来,她跑遍了国内的福利院,她收集了几十万份各地公安机关发布的收养公告,还把这些信息都进行了汇总分享。 在她和别的国内外寻亲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被海外领养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中国父母。 “小龙女”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我,走在帮人寻亲的路上。 我接触过许多寻亲人家,他们的孩子或者家人失联二十年,甚至超过了三十年。但是这些人家依然没有放弃寻找。这就让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我在社交平台,编辑发布的寻找胡孝杨的寻亲信息,截至目前已经有16万多人关注了。虽然到现在为止,失联者还没有找到,但是他的两个姐姐及家人一直在努力寻找。 (我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我想对人贩子说的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前几日,人贩子张维平、周容平,已经被执行了死刑了,你们知道吗?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可是,我的举动,也引起了一些非议。有的人觉得我为了名,有的人觉得我为了利。对于这些,我不想解释,也不想争辩。毕竟老祖先都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现在,我每天虽然很辛苦,但很快乐。不管别人理解还是不理解,我将一如既往,努力做好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在我看来,能够帮助别人,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 (她就是我的“姐姐”老师李桂兰) 我承诺:生命不息,公益不止,助力寻亲不止。假如有一天我离世了,我将把我的器官无偿捐献给医疗机构或急需的人们! 我参加公益,不为了募捐多少钱物,也不是为了拯救多少人。我的目的在于,我们用爱心温暖他人,唤醒这个世界的善意,把爱的气氛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付出,我快乐。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寻亲的行列,让更多的孩子早日回到父母的怀抱。 一颗爱心,力量再小,乘以亿就会变得巨大。 我希望“红马甲”像鲜花一样开遍神州大地! (如果你正在寻亲,有需要帮助的,可以找我哦) 【口述:韦秀清】 【编辑:陌上花开】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5 10:22 , Processed in 0.2820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