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摄影:宋代发) 当读者看见这标题,是否会心生疑窦?脚,能书写吗?回答是肯定的。若不是亲眼所见,些许我也怀疑,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2023年5月15日中午,重庆一中门口,一位“无臂”青年用脚趾夹着毛笔,奋笔疾书,行云流水般书写了“志存高远”四个大字。其笔锋成熟自信,刚劲有力,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顽强的抗争精神。那震撼人心的场景,让我停下了匆匆的脚步。驻足欣赏用脚书写的精美书法,我惊奇“无臂”青年“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刻苦励志,惊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的坚韧毅力,惊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坚持不懈。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中午时分,一位“无臂”青年背着一个背包来到重庆一中门口。他选择一处较平坦的地方,放下背包,用右脚大拇趾和二趾夹住拉链,拉开背包拉丝,右脚伸进背包内,用大拇趾和二趾夹出一张折叠的小木凳,用脚尖展开。接着如法炮制,相继用脚趾夹出纸张、毛笔、砚台,垫布、墨汁瓶。 (图片摄影:宋代发) “无臂”青年如此拿捏物品,实属罕见,实属无奈,令人心酸,但也很新奇,很励志,他用脚弥补了“无臂”的遗憾,坦然笑对命运的坎坷。 生活,没那么多诗和远方,更多的是坎坷和无奈。生活无论好坏,每一天都是限量版,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不管季节变换,让自己的内心鸟语花香。 “无臂”青年用脚趾夹来垫布,平放在地面上,用脚掌将布卷一卷一卷地摊开,用右脚大拇趾和二趾依次夹住垫布的四个角,用力将垫布拉平整。接着,用脚趾夹来一叠厚厚的白纸,用脚趾尖和脚后跟将白纸摊平,然后,用右脚大拇趾和二趾夹住一张白纸平放到垫布上面,用脚趾依次夹住白纸的四个角,把书写用的白纸拉平整。 “无臂”青年用脚趾夹住砚台,放到白纸旁边。接着,用脚趾夹来墨汁瓶,用左脚协助固定,用右脚大拇趾和二趾夹住墨汁瓶的瓶盖,熟练地旋转着瓶盖,用脚趾打开拧松的瓶盖,然后,再用右脚大拇趾和二趾夹住墨汁瓶,把墨汁倒入砚台里,最后,用脚趾夹来毛笔,放在砚台上, (图片摄影:宋代发) “无臂”青年就这样用脚代替手,熟练地摆好了“练字桌”。你看,众目睽睽之下,那命运的不公,生活的不完美,没有成为“无臂”青年的心理负赘,他,淡然于心,从容与表,优雅自在地摆摊卖字。 人生在世,没那么多顺风顺水,人见人爱,花开花落。别让命运的坎坷淹没了生活的浪漫和热情,内心有风景,尘世不荒凉。 “练字桌”摆好后,精彩瞬间马上开始。“无臂”青年用左脚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平衡,用右脚大拇趾和二趾夹住毛笔,轻轻沾上墨汁,挥洒自如,行云流水般书写下“志存高远”四个精美的大字,作品叫人赏心悦目,围观路人赞不绝口,纷纷打赏。 我驻足观看,可谓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无臂”青年那娴熟的手法,精湛的技巧,精美的作品,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他,举手投足间映射出的那自信,眉目传情间流露出的那坚韧,笔走龙蛇间透露出的那干练,深深地触动我的心弦。 我问“无臂”青年:“兄弟,书法作品我可以照相吗?”他爽快地回答我:“可以,也可以照我的相。”接着我又问:“可以为你写一篇文章吗?”他毫不迟疑地答道:“可以,而且可以用我的实名陈建,包东陈,建设的建。我1986年出生,五岁时因遭电击失去了双臂,你在百度上都可以搜到我哟!” (图片摄影:宋代发) 道义,良知,社会责任的驱使,萌生了书写陈建励志人生的冲动。虽然,我的文笔很难企及陈建人性的光芒,但我愿意,也乐于尝试。 五岁那年,一起意外的触电事故,剥夺了陈建的双臂。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不知道陈建将来该如何面对人生。为了不让陈建沉湎于悲伤之中,母亲一直激励他,教会他日常自理能力。渐渐地,陈建学会了用脚涮牙、洗脸,洗澡,做饭、拿筷子...... 十四岁起,陈建坚持每天单腿站立,临摹《兰亭序》《颜勤礼碑》等名帖,一站就是八个多小时。他,风里来,雨里去,盛夏三伏,寒冬三九,季节更迭,寒暑交替,持之以恒地坚持着,坚持着..... 为丰富书法技巧,陈建还拜著名老书法家周志仁(已故)为师,学习楷书,凭借惊人的毅力,六年时间,他将行、楷、隶、草四种书法悉数掌握。 为克服自卑心理,陈建索性把“练字桌”搬到重庆一中门口,在地上摆好书写工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奋笔疾书。随着书写渐入佳境,陈建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星光不负赶路人,身残志坚的陈建渐渐有了名气,买他书法作品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陈建已是重庆书法家协会会员,他有两幅字被徐悲鸿纪念馆收藏。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就像有句名言说的:“在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之前,我一直因为没有鞋而抱怨。” 我很喜欢一句话:“人生最好的贵人,就是努力向上的自己。”姑且就用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束语吧! —————————————————— 作者简介:笔名:整装代发;微信名:杰杰;姓名:宋代发。曾在重庆市税务系统任职,现为商人,自媒体撰稿人,爱好文学,喜随笔,先后在报刊、杂志、百度、微信等媒介发表《一粒种子的重生》《洱海边的老屋》《母爱是一种守望》《细读傅雷家书》《趟过时光的记忆》《岁月的感悟》等散文100余篇。 图片摄影:宋代发 壹点号 整装代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3 09:05 , Processed in 0.1207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