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陆,他们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结识了新的朋友、凝聚了新的情感,感受到了同胞的热情和温暖。他们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正能量的“传播者”。两岸青年声音,你我共同倾听。中国新闻网特别推出《青听ㆍ两岸》融媒体栏目,共同记录两岸青年的真实声音。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马壮 陈文韬)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朋友来到大陆生活发展,他们中有许多创业者,将梦想根植于大陆这片沃土,勇敢地创出自己的一片天。近日,3名台湾创业青年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两岸》栏目,分享了自己对两岸青年交流和大陆市场的观察。 台青李伟国、范姜锋、徐韬做客中新网《青听·两岸》栏目。曹淼欣 摄 希望两岸交流可以越来越热烈 今年是台青李伟国“登陆”的第7个年头,作为华灿工场董事长、四川葳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在多个城市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图为李伟国。本人供图 在李伟国看来,他对越来越多的台青创业者涌入大陆市场乐观其成。他希望这样的两岸交流可以越来越热烈。 前阵子,长期在大陆发展的李伟国在回到台湾时,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岛内年轻人对大陆产生兴趣,包括自己的表妹,也成为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大陆App的忠实用户。 今年春节前后,陆续有不少台湾参访团来到大陆交流,李伟国也计划组织台湾参访团去珠海参访,以及开展台青暑期实习计划。 上个月,李伟国组织台湾青年到四川看大熊猫,活动报名异常踊跃,“一些台青为了来四川看大熊猫,甚至加急办理台胞证。”种种现象表明,两岸的交流、融合正在升温,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台湾青年可以来到大陆看一看。 “不能只停留在青年交流领域” 与金门隔海相望的厦门,由于独特的地理优越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厦门台协副会长兼青委会主委、厦门启达台享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姜锋已经在大陆扎根多年,如今他的身份已转变为台青在大陆创业的“桥梁”。 范姜锋曾主持成功同心共享未来沙龙。本人供图 在范姜锋的台青创业基地,已经有超过500个创业项目落地,已帮助创业台青申请超过1500万元补贴。作为台青在大陆创业的见证者和帮扶者,范姜锋认为今后两岸的交往一定是会越来越密集。 范姜锋说,作为“过来人”,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台湾青年人才来大陆发展,甚至会有更多的高科技行业、专业型人才来到大陆。 “所有的(两岸)融合、发展不能只是停留在青年交流这个领域。”范姜锋说。他鼓励越来越多的两岸青年交往,并能真正地融合。 “不跨过这湾海峡,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 大学毕业后,台青徐韬接受了一名在台湾做交换生的大陆同学的邀请,来到了北京的中关村。目前,他是北京智工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 徐韬在2020年登上了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本人供图 这名“90后”的台青在大学期间就有过三次创业经历,但由于台湾的市场体量有限,都做得不温不火。如今,乘着大陆发展的东风,徐韬来到大陆创业已经6年,他已在2020年登上了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谈及两岸交流,徐韬说,应该更多推进,正是由于岛内民众目前对大陆的不熟悉,才会产生对大陆的诸多偏见。 目前,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涌向大陆。徐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只有来大陆了解,才能看见真实的大陆。 前年,徐韬受邀作为海峡论坛的主讲人,他特别和台湾青年人分享了一句话:“如果你不跨过这湾海峡,你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他认为,台湾青年应该多来大陆看看,提升格局和眼界,也许在大陆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一片天地。 徐韬还提到,在大陆的创业圈,自己看到很多新想法,并且非常具有活力,正是这样的环境才会非常吸引青年人。(完)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5 22:50 , Processed in 1.1580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