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经历九死一生,千磨万难的大唐高僧玄奘及其随行在全长安老百姓的万众期待中,风尘扑扑回到了祖国。 翌日,廿五日,根据太宗(当时在洛阳)诏令一代名臣房玄龄组织全长安工农兵学商所有老百姓热烈欢迎取经团队。 按照钱文忠教授来自《大唐西域记》,《大唐高僧传》等大量史料的分析,讲解,二十五日这一天在中印古代文化交流,佛学交流,乃至 外交史上是划时代的。 当日盛况空前史载,前一天群众自发迎接玄奘回国时,由于太热烈,人太多道路阻断,发生了踩踏,一度玄奘一行无法前进。所以,这一天唐政府作了精心安排,让来自印度的经书,物资,放在玄奘一行的骆驼上全城巡游,让二十五日成为了全长安乃至全中国欢乐的节日。万人空巷都不足以描述当时胜景。 主角在哪里根据上面的记叙,读者可能也会为玄奘接受如此隆重的荣誉感到高兴,很自然的想象这位满载而归的高僧在花团锦簇中接受万人敬仰的场景。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二十五日这一天的全城,全国沸腾,其绝对主角玄奘不在现场,而在长安一座寺庙的禅房里静坐。 钱文忠教授这样分析~首先,这体现了高僧玄奘谦虚自持,不以功成为意的高风亮节。第二,反映了玄奘经过多年的学佛,已然对世俗的一切彻底放空。第三,不排除,此时玄奘不参加这个盛大的节日,内心也有各种复杂的情绪。我补充一下,比如有没有类似“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复杂情绪。 玄奘西游的故事精彩无比,堪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恰恰反映了历史的多元上面故事,已是玄奘取经的尾声,整个西行精彩故事比比皆是,由于篇幅无法简单分享,我仅从这当中提炼一个感悟如下。 历史绝不仅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普通人的历史同样精彩绝伦,研究,记载,分析常人历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契合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有关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和真正的英雄。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6 04:48 , Processed in 0.0572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