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圣贤:圣人与贤人,旧指智慧和才能出众的人;孰:谁。 春秋时候,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暴虐无道,当大臣们朝见他的时候,竟有失君道,常常用泥弹子弹人,以观其避弹,引以为乐。有一天,灵公要吃熊掌,熊掌味美但难熟。这次厨师给他送去的炖熊掌,炖得还不够透,晋灵公就把这位厨师杀了,并叫两个人肢解其尸,放在筐里,扔出宫去。刚巧被大臣赵盾、士季碰见了。他们看见露在外边的死者的手,才进而了解到这件事,决定进宫去进谏晋灵公。士季先进去,晋灵公装着没有看见;直到第三次,晋灵公才抬起头来,瞟了他一眼,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意思是:我已经知道我犯的过错了,今后改了就是了嘛! 士季向晋灵公施过礼以后,回答说:“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说,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有能到终了;鲜: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哪个人敢说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改过了,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诗经上说:“事情总是有个开头,但很少有能到终了的。”如果真像这样的话,那么真正能改正过错的人就不多了!假如您能坚持始终,国家的巩固,就有了保障了。 但晋灵公仍然不改,终于死于赵盾族人赵穿之手。 后来,西汉班昭《女诫》也说:“自非圣贤,鲜能无过。” 根据这些记载,后来便引申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成语,多用来说明人总是会有点过失的;也用来勉励人们有了过失,要改正,不要背包被包袱。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13 19:40 , Processed in 0.0884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