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故事 查看内容

《中华成语故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典故

2023-3-23 01:55| 发布者: zxw88| 查看: 191| 评论: 0

摘要: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圣贤:圣人与贤人,旧指智慧和才能出众的人;孰:谁。春秋时候,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暴虐无道,当大臣们朝见他的时候,竟有失君道,常常用泥弹子弹人,以观其避弹,引以为乐。有一天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圣贤:圣人与贤人,旧指智慧和才能出众的人;孰:谁。

春秋时候,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暴虐无道,当大臣们朝见他的时候,竟有失君道,常常用泥弹子弹人,以观其避弹,引以为乐。有一天,灵公要吃熊掌,熊掌味美但难熟。这次厨师给他送去的炖熊掌,炖得还不够透,晋灵公就把这位厨师杀了,并叫两个人肢解其尸,放在筐里,扔出宫去。刚巧被大臣赵盾、士季碰见了。他们看见露在外边的死者的手,才进而了解到这件事,决定进宫去进谏晋灵公。士季先进去,晋灵公装着没有看见;直到第三次,晋灵公才抬起头来,瞟了他一眼,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意思是:我已经知道我犯的过错了,今后改了就是了嘛!

《中华成语故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典故

士季向晋灵公施过礼以后,回答说:“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语出自《诗经·大雅·荡》,意思是说,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有能到终了;鲜: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哪个人敢说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改过了,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诗经上说:“事情总是有个开头,但很少有能到终了的。”如果真像这样的话,那么真正能改正过错的人就不多了!假如您能坚持始终,国家的巩固,就有了保障了。

但晋灵公仍然不改,终于死于赵盾族人赵穿之手。

后来,西汉班昭《女诫》也说:“自非圣贤,鲜能无过。”

根据这些记载,后来便引申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成语,多用来说明人总是会有点过失的;也用来勉励人们有了过失,要改正,不要背包被包袱。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公告X

【重大套餐变更说明】

新增“500元包月套餐”...

点击查看详细说明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5-13 19:40 , Processed in 0.0884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