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发现的陈忠实致何启治的六封信 叶梅珂 发现六封信的惊喜 八十六岁高龄的何启治老师重新阅读这些来信,再次勾起对陈忠实先生的深切回忆。往昔的一个个场面、一个个情景清晰地呈现在他的面前,恍若就在昨天: 在我们交往的四十多年间,记不清我们到底通过多少封信,也记不清我们到底有过多少次会面。我们一直彼此信任、彼此关心,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更多是互相鼓励。( 何启治、叶梅珂《新找到的陈忠实的六封信》,2022年7月29日《北京晚报》。) 在这些通信中,陈忠实先生只有在1974年8月20日的信中称“亲爱的老何”,通常只称“老何”。他们的来往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有一次,陈忠实先生在信中倾吐了他对何启治的真挚友情:“你17日的信收到,你热情洋溢的情感溢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我激动难抑。”陈忠实先生也经常在信中倾吐他写作的甘苦,何启治的回信则多数是鼓励,有时也提一些修改的意见。两人相处如兄弟,以至于后来陈忠实先生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散文《何谓益友》。 “去年五月在您家接受款待,倍觉愉悦,之后再未联系,匆匆已过大半年了,听人说您上党校学习,搞不清究竟,如是,届满毕业了吗?念念。”这是陈忠实先生1992年2月25日致何启治信件的开头,提到《白鹿原》交稿前一年,何启治把陈忠实先生请到家里招待一事,足见二人早就非同一般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十年前,1983年4月14日,陈忠实先生给何启治的信件结尾写道:“在京期间,老是给您添了许多麻烦,打乱了您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十分抱歉,我该怎样感激您的真诚和辛劳呢?问候秦兆阳同志好,龙、朱二位主任好,以及同志们好,并祝全家安健。”陈忠实先生还一次次在来信结尾请何启治转达对其他编辑的问候:“祝愉快,问朱盛昌、刘茵好!”(1992年2月25日)“请代问朱盛昌同志好!”“转告清波,我的谢忱!”“并问编辑部朋友们好!”(1992年4月24日)“问诸位编辑朋友好!”(1992年7月10日)足见他与人文社和《当代》的关系。 陈忠实先生在给何启治的信件中,常能掏心掏肺。比如1983年4月8日的信中提及:“那时夏收开始,我得帮老婆收种责任田,我想您要是能在本月底前给我回复,五月份我即可改完此稿。如不能,那就得六月下旬了,(收种可以完毕)。”当时已经是专业作家的陈忠实先生,还要帮老婆收种责任田,如此接地气的陈忠实先生才能写出《白鹿原》惊人的真实感。 《白鹿原》手稿 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原》初版书影 作者简介:叶梅珂,女,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任《五月文学》杂志副主编、工人出版社编审、《人民文学》作家班刊授导师。著有散文集《我心如梅》、电影文学剧本《铁骨柔情》等。 《当代》微店 稿件初审:周 贝 稿件复审:王 薇 稿件终审:王秋玲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5 19:16 , Processed in 0.1141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