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的人们好像普遍的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迷茫。归根结底,社会发展太快,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既要承受快速发展的压力,还要时刻承担跟不上节奏的担忧。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无力,中年人有中年人的无奈。 如此,如何是好? 今年坐火车的路上听到一句话,两个陌生人闲聊了一路,都在说怎么赚钱的事情。一个人在东莞下车了,坐着的那个人最后跟他说了一句话:“勤快点总没错。”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无论如何,多做好过少做,少做好过不做。做的事情多一点,可能有的机会就多一点。你的所有经历、苦难、高光与低谷,都将成为自己的阅历。 这也很适合正在迷茫焦虑的人们,勤快点总没错。这一篇,就给大家带来8首能给大家带来激励的古诗词名篇,一起欣赏吧。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唐代〕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外放二十三年,回到洛阳之后,跟同样年纪也不小了的白居易成为了好朋友。两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常互通有无、互相吐槽。这里,白居易刚和刘禹锡吐槽自己老了以后眼神不好使。于是刘禹锡写下此诗回信,顺便留下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千古名句。谁都会有老的一天,但老了本身不是理由,趁着能做事情,还是多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儿,毕竟每个人都只有这一辈子可以挥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一首,按理应该放在第一首前面。因为这是刘禹锡回洛阳之后,与白居易相互写的第一首诗。白居易的赠诗里,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的名句,刘禹锡的回诗,也就带着“二十三年”这个抓手,讲述着自己不屈服、始终乐观的心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金错刀行 陆游 〔宋代〕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塞上曲二首·其二 戴叔伦 〔唐代〕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首值得单说一下,结尾“何须生入玉门关”是有所指的。汉代的将军班超,就是“投笔从戎”的那一位,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多年,稳定了西域的形势三十多年,到实在年纪大了,天年无多的时候,含泪写下过一句思乡的诗:“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我不敢奢求能够到酒泉郡,只希求能够活着进到玉门关里面。 换位思考一下,一个八十多岁、一生为国的老人,在活着的时候希求回归故里,这个要求真的一点都不过分。戴叔伦这里却用了一种近似讽刺的态度对待这一典故,我以为是不合理的。何苦为了表现自己,要去“踩”一位为国立功的耄耋老人呢? 蜀相 杜甫 〔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病起书怀 陆游 〔宋代〕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GMT+8, 2025-5-5 18:52 , Processed in 0.2598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