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已将近十九年了,我也年近七旬。很早就想写写父亲,不管文笔怎样,也是一种纪念。但是每次提起这支沉重的笔又放下了。总是心神不定,泪眼婆娑。 我父亲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一九三九年我爷爷带着他全家“跑日本”(我奶奶的说法)逃到了现在我的家乡,一个四面环水的洞庭湖小镇上。(八年全面抗战家乡小镇一直没有进过日本兵)虽然躲过了兵害,但生活过得非常艰辛困苦。我父亲兄妹七人,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苦难中度过的。 父亲读过二年私塾,勉强能识字。为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中等个子,外表清瘦、冷峻还带点刚毅。我们小时候虽然都有点怕他,但时不时又感觉到他内心有一团火一样的父爱。我是家里老大,也是小时候家里最淘气,最调皮的。因为我下面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接连夭折,在家里我是比较受宠爱的。有一次因为淘气,我父亲打了我一巴掌,肩胛上有一个很大手掌印,我自己倒没觉得怎么痛。那时我虽然年岁小,但我感觉父亲十分伤心。每天晚上拿白酒替我揉伤时候,感觉到父亲的手总是在轻轻地颤抖,眼睛也是红红的,加上我母亲的埋怨,他就更加内疚了。一直揉了几个晚上,直到好了为止。此后父亲再也没有打过我了。 在我三十多岁离开家乡去了县城以前,我和父亲很少有语言上的交流,只有彼此之间的心领神会。我们那代人绝大多数的父子关系都是如此。去了县城之后,我经常会回家看望我们父母,那时候我们父子之间语言上的交流才多了一些。可是我父亲已经得了严重的哮喘病,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不到七十岁的人,看上去很老,我心里特别地惆怅和心酸。 每次我回家看望父母,脚还没跨进门,我父亲就要起身了接了我,感觉他特别高兴的样子,先是忙着把我妈从邻居家叫回来,自己悄无声息地去街上买菜去了。我每次回家同我父亲讲,你们吃什么我吃什么,我陪你们吃一顿饭就走,(因为我一般是当天回去)不要特意为我去买菜。因为我妈跟我说过,菜市场离我家只有几百米,我父亲都要歇几回。但是我也不好硬拽着他不去,因为他一定是要去的,况且也不好违了他一片舐犊之情。我父亲原来是喝酒的,自从得哮喘病之后他就喝不了酒了。但父亲为了陪着我喝酒,每次我回家总要摆上两个酒杯,自己倒上小半杯,给我倒上一整杯,我每次都说,我们都不喝酒吧,但我父亲一定要陪我喝点,中间还不停地给我添酒。每次回家都有一种感觉不是我在陪父母亲吃饭,而是父亲在陪着我喝酒。此时我鼻子酸酸地有一种五味杂陈而又幸福的滋味。有人说父爱如山,我觉得我的父爱是一种软软地柔柔地,外表波澜不惊,但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嵌入到了心灵的一种父爱。 有一次回家他又要去买菜,我说您一定要去买的话,我陪您一起去。但父亲高低都不要我陪他去,他说:你坐车累了,在家休息一下,我很快回来。我妈说他就是这样的人,你们回家他特别高兴,只是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我望着我父亲那渐行渐远地佝偻的背影,不由使我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那个为儿子买桔子在月台上攀上爬下的父亲的背影是多么相似。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儿子的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 我父亲去世的前一年,我大弟弟家搬了新房,也正好我父亲病重,要到县里医院来治疗,就把父亲接到了我大弟弟家。那时候我已经在单位下岗带着全家去到另外一个城市讨生活去了。回家过年我也是住在我弟弟家里的,那段时间我弟弟家特别辛苦,小弟在医院伺候我父亲,我妹妹也从老家来了,大弟家就成了接待站。虽然是我帮着做饭,但总归是忙忙碌碌的。 腊月二十八从医院把父亲接回大弟家过年,那时候父亲的病已经很重了,住院也不见好转,需要卧床了。大年三十那天吃年饭,我问父亲起来吃饭不,我知道他的身体很难支撑吃餐完整的饭了。但是我父亲坚持要起来吃年饭,因为他最爱和亲人聚在一起,也是最舍不得失去这样的机会。我扶着他走到餐桌上,扶起筷子不到两分钟,人就撑不住了,我只好又把他扶到了床上躺下。我望着父亲那含着浑浊泪水的依依不舍的带着眷恋的目光,此刻我泪如雨下,我在房间里整理好了情绪后,才回到餐桌上。父亲的内心是多么希望和全家人在一起吃上一顿完整的年饭啊,但是已经力不从心。 过完了年,我们也都走了。只有我父母在我大弟家,后来我妈妈告诉我,我父亲一定要回家,谁也留不住。按道理父亲的病需要继续治疗是不能回家的。还搞得父亲和我妈生意见了,因为我妈不想回去也是为父亲身体好。后来我父亲对我妈下了最后“通碟”你不回去,我一个人自己回去,其实他一个人是无法回去的,只是气话而已。我妈也生气了说:好像我一个人要赖在这里一样,我还是为你好。 回到家后我父亲对我妈说:你真不懂事,儿子家刚搬的新房子,万一我死在那里怎么办。我妈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是带着很大的情绪的,其实那时候我妈也已经中风两年了,只是靠着拐扙能行走。我只好又耐心地劝慰我妈妈,安抚她的心情。 父亲回家后,病情加重。当我妹妹打电话告诉我父亲病危的时候,我在电话里没忍住,放声大哭。最终我们也没有能力留住我们的父亲。父亲于二零零四年农历润二月二十二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去世那天我没有哭,我的泪水已经被悲伤灼干了。但是在父亲去世已经的十九年里,每当想起父亲的时候,泪水就会情不自禁簌簌地流下。父亲给予我们的太多了,我们回报的太少了。泪水中交织着一种愧疚,悔恨与悲伤。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7-19 08:47 , Processed in 0.1643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