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静 11月8日,是记者节。一早,我就收到了一二十条信息: “记着,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记者节快乐——致敬每一个坚守的你。” “顽强生长,依树绽放。” “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 有人把记者比喻成“追光者”。 说“去追光,身上也有了光”;说“记者的荣光,就是一个个现场、一篇篇报道点亮的”;说“把心中的感动,化成鼓舞人心的光亮”;说“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光芒”...... 这正好与7日《海门日报》副刊人王鸷翀发在朋友圈里的《记者与作家》的立意吻合。这是他于去年记者节发表在《中国副刊》公众号上的一篇炫谈。论点是新闻与文学。 “同样是真善美,记者看重美的事实,以真实性为新闻生命。作家注重美的逻辑,视艺术真实为写作准绳。两者都讲究美的表达和呈现。” 的确,我们都是追光者,记者节让我们有群体认同感。 在新闻同质化的今天,面临机遇和挑战,读者需要的还是内容的丰富多彩,“令人有天光云影之感”。内容为王始终是内在要求。 8日,记者节这天,看到我们“周末散文五人行”的两位老师也发出了感慨之语。 李培禹曾因报告文学《渤海惊魂:刘伟坠海漂流18小时的生命奇迹》为《北京日报》增添过中国新闻奖的殊荣,所以他开心地留言说:“俺当记者时也是很拼的、称职的。” 沈俊峰也曾经站在社会调查记者的角度,耗时两三年,帮助农民工兄弟讨回了工资,所以他在记者节这天致敬自己有过的记者生涯,“致敬激情燃烧的岁月”。 就是这句“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联想到前一段时日,云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部主任马非在他推介的有关电影编剧的文章题记中的一句话:“本人最佩服的编剧还是陈枰,标准的能化腐朽为神奇的高手。” 其实,我们都知道,他的这句话,其实和他推介的文章本身并没有太大关系,但却很有力量。不仅让我产生了共鸣,还真的就想念起陈枰,想起她曾编剧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之一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是著名作家石钟山的中篇小说合集。 “石光荣身上有父亲的影子。”咀嚼石钟山的这句话时,对热血沸腾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军人的牺牲精神总有新的认识。 石钟山出身于军人家庭,他也当过兵,对父亲那代老军人当年为民族而战的戎马生涯充满敬仰。《父亲进城》是他的“父亲系列”小说集之一。读他笔下的父亲,读那些细枝末节的传奇故事,他塑造的石光荣所特有的红色基因就注入我们的血脉、融入我们的灵魂中了。 当文学作品被搬上屏幕,电视剧也为文学作品注入新的活力。都是带着热情去做的一件事,作家石钟山和编剧陈枰、导演康洪雷把高度的热情与文学艺术结合起来,满腔热血写他们的“父亲”,写那个生活在他们身边的看似普通的老人、却曾是征战沙场的英雄的“父亲”。 十多年前的2009年,我采访过著名编剧陈枰。 与陈枰见面是在她布置温馨的家里。那一刻,我眼里的陈枰就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晶——有一张白皙的、青春飞扬的美丽面孔,气质硬朗明了,但又文气环绕,说话间笑声不断,豪气坦荡,亲和力非常强。 后来,小说选刊2010年第3期转发了《草原》杂志发表的我的小说《夕阳船》,被陈枰看到,她及时给了我肯定,并热心鼓励我以后可以涉猎影视剧的写作。我采访她的那篇报道发表后,她发到她的博客上。随后,2009年第11期《中国青年》杂志也以《陈枰:人生就是态度》为题,发表了我采写的这篇文章。云南工商学院等院校还将此文列入图书馆的《励志书目导读》序列中。 陈枰是内蒙古人。大草原是陈枰生活过的地方,也给了她草原一样辽阔的胸怀。我这样描述过她给人的感觉:即便有再大的困难来临,只要有她在,别人心里就踏实。她是主心骨的角色,也就自然而然地担当起心灵和精神支柱的角色。她本人并不自知,但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淡定闪烁着个性的光芒。 陈枰也是军人的后代,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采访她之前,曾有个事业上也很有成就的女友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说,别的成功的女人也有烦恼吗?” 我转告给陈枰,请她用切身感受回答这个问题。她毫不犹豫的说:“有,肯定有。怎么会没有?但都走过来了。” 1975年,19岁的陈枰在内蒙古一家工艺美术品厂做工人。6年的雕刻生活,她说并没有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却始终笼罩在一种压抑的氛围里。排挤、打压,甚至一次次剥夺她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让风华正茂的她忍不下去了,一心想着跳出来。 终于等到1981年国家文艺团体又开始招生。陈枰瞒着工厂考上了话剧团舞美,后又到电视台做服装师。1991年,陈枰来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此后就成为一名编剧。 看上去,陈枰是个粗线条的人,但她又有着细密的女儿情怀。就像一位名叫汝不语的朋友在她博客里留言所述:“我们只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奋起,追那些被偷走的时光,被偷走的心,未曾放弃的情感和梦想,以及从上面滚落下来的珍珠。”我认为汝不语读懂了陈枰。 “我是个乐观主义者。”这是陈枰挂在脸上的标签。她对生活的不抱怨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陈枰从不认定自己就应该是生活中的主角,并且知道自己欣赏什么,想要什么。作风上干练,事业上较真儿,生活中纯粹。她不会因为别人的不好影响她对人生的态度。 由她编剧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陈枰对父亲最好的怀念。电视剧播出后,北京电视台和其他地方电视台又多次连续十多次播放,反响很大。对于石光荣和褚琴的角色设计,陈枰太熟悉了,那分明就是她的父母生活片段的再现。 就像石光荣拉着褚琴的手说的那番话:“我这一辈子,第一要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石光荣的今天;第二要感谢你,没有你我就过不上这有儿有女的生活。” 这番话,也正是她的父亲对她的母亲说过的,或许也是别的人家的父亲说过的。 这种共鸣那么真切,熟悉,甚至类同。但陈枰从分寸的把握上很到位,因为她对父母那个年代的事太了解了。 她说她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后,送给母亲一个影碟,母亲坐在那里一两天连着看。那时父亲已去世了。等她下楼,母亲已经看完仍然在出神,她忙问:怎么了?母亲深情地、悠然地说道:我想你爸了。 陈枰的父母都是四野的,父亲从年龄上也大母亲十多岁,也是由组织牵线把同样是文工团员的母亲介绍给了父亲。没有太多的惊心动魄,却有着让人心痛的细节直抵心底。哪怕仅仅因为爱情,因为亲情、友情,细密的触角直达众多人的柔软情怀。 许多人会在她的作品中邂逅自己,也会从中找到熟悉的一段岁月。陈枰告诉我,她写的小说《三七撞上二十一》,由她自己编剧成电视剧了,说里面的故事都是鲜活的生活写照,那里面的细节都是真实的。 陈枰不喜欢重复。新的领域,新的题材才能激发她的创作热情。她用她的善良和热情阅读着尘世中的点滴。从人的生活状态到对人生的理解,对爱的理解,她都有自己的思考。她写的人性之爱,既不轻浮,也不沉重。 其实,有好多事是陈枰没有经历过的,但她注意观察,真诚地面对生活周围的事物。她就像从草原飞来的一只吉祥鸟,用文字舞动起故事的翅膀,抖动出平凡情景中高格调的节奏,给人们带来美好浓郁的“陈枰风格”,从而在精神层面上随它飞向一个高度。 陈枰在小说《三七撞上二十一》的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三七二十一是一条定律,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有太多的秘密和命运的悬念不是用定律就能解读出来的。人是打不垮的,这个梦破灭了,还有下一个梦在前面等着你...... 从不给人诉苦的陈枰把自己理想化的东西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她说,我是我母亲的女儿,也是我女儿的母亲,同时还肩负着社会的责任。有时候,她那种刚烈的心劲儿连她自己都惊讶。她不自恋,也不自怜。她认为很自然的就能做到的事情,就做到了。好多的经历让她坚强地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做好自己。 陈枰说,作品中的故事可以虚构,但情是真的。要写,就写能感动自己的东西。她说:“有好多的事情其实不用体验,本色的生活就在身边。我想说就说实话。我相信女人也好,男人也罢,首先要有价值观,要有对生活的领悟力、想象力,才会产生创造力。” 当人们今天谈论起她的时候,有些仰视她的时候,她依然能通过作品的力量飞翔在人们心里。 当年,一部《激情燃烧的岁月》让多少人离不开电视机,又让多少前辈们从中找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光和经历。该剧导演康洪雷之后又导演了《士兵突击》,为观众们奉上了一份精神大餐。 “不抛弃,不放弃。”“做有意义的事。”一旦投入,义无反顾。坚持什么,为什么坚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美好的情感不是只为自己留着,也应该传达到更多人的心里。这或许就是激情燃烧时刻的最美状态了吧。 记者抑或作家,让唯美的思想在生活中积聚,也把点点滴滴的努力渗透到人们的视线里,而后,一步步走向大于“我”的世界。这种自信、虔诚与快乐与我们的新闻理想、人生追求有着不可分割的情感牵连,所做的一切好像都在为了完成一份有关珍藏版的传奇档案。 有时候,用清楚的思维,我们记住复杂的概念。对生活的感知,终究摆脱不了 “不管三七二十一”之洒脱,离不开“激情燃烧的岁月”之火热。要有新闻素养,要让作品有骨骼。对记者的身份,我们无比热爱,也敬畏有加。 沿着一些路径探寻时,发现我们不断地自审,生命过程中的表面反应和最深层的思想转换都在寻找中激扬出抑扬顿挫的声调,我们放不下伤痛,也抹不去真诚的祝愿。跟随过我们的每一天,我都很珍惜。 就像重温采访陈枰的故事,一种直接扑面的执著,是回望我们曾经挖掘过的凝固在纸面上的民族精神,是回望我们捕捉过的值得回味的内在的精神力量。 搁笔念想,落笔成梦。二十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给了我很多体验,我对此感慨:做任何工作需要事业心,需要忘我投入,更需要激情和热爱。 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过去。 愿激情在平淡的生活中永远画不上休止符。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版权说明:部分投稿作者内容由Ai工具/软件生成,版权由投稿者所有,内容真实性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 5、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
手机版|小黑屋|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43号 )
GMT+8, 2025-8-7 07:43 , Processed in 0.0500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