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企业商务信息发布服务
 微信公众号
中享网

理财产品“报喜不报忧”,投资者知情权如何保障

[复制链接]
zxw88 发表于 2023-3-18 22:4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P:
 
作者:熊志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体验、调查了10余家银行的理财服务。调查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披及销售环节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产品展示过往业绩时“报喜不报忧”,区间业绩展示易让人误解;有的预期收益率参考指标较多,投资者不明就里……何为“报喜不报忧”?比如记者提到,一款理财产品,展示的收益率为“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13.48%”,然而,该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仅为2.57%,近一个月为-17.2%。近期收益情况,只能在点开产品详情后看到。
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知情权是基本权利,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应该将收益情况尽可能地透明化展示。在采访中,有银行理财经理解释称,这种短期的区间业绩,未必能够代表过去或者未来的收益状况。但这一理由并不成立。一方面,很多人购买理财产品,可能就是本着短期投资去的。近期的一些收益情况,哪怕不代表长期业绩水准,也是理财产品收益走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资者尤其是短期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重要参考依据。只公布长期以来的业绩,恰恰可能对他们造成误导。
另一方面,加强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本身就是销售机构的法定义务。如2018年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到,金融机构“依法计算并披露产品净值或者投资收益情况,确定申购、赎回价格”。2021年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也再次明确,理财产品销售机构应当“定期向投资者提供其所持有的理财产品基本信息”。
购买理财产品不同于日常消费,它是一种风险行为,在购买之前,银行一般会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评估,这正是为了避免风险太高,超出投资者的损失承受范围。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看,风险评估必不可少,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样不可或缺。
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披露,才能方便投资者综合研判,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理财产品的长、短期收益情况,作出符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投资选择。
银行等理财产品的销售机构,将不太好看的短期收益率淡化处理,只展示好看的长期收益率,给投资者营造一种买了就能稳赚的预期。这种“报喜不报忧”的产品宣传,不啻于一种变相的虚假宣传。事实上,长、短期收益情况的全面透明化展示,才能让投资者更全面地评估,进而更理性地决策。
总之,理财产品市场,应该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市场。理财公司理应将产品的收益情况公开、如实、详尽地展示,这既是对投资者的负责,让他们对理财产品收益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进一步保障了理财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熊志)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10393帖子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189-8727-5712

网站名称:中享网

运营中心:云南省昆明市

举报说明: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核实处理】

Copyright   ©2014-2023  中享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供参考使用,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