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北风雪林 前天,我写了“白条拆迁”的文章,在相关热搜的下面“一片骂声”,但是大家通过我的评论区会发现不同省市的不同读者,对这一政策的态度是“褒贬各半”的。 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以来的低迷,因此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已经预判过到今年下半年,会有各种“突破认知”的奇招出现。 在前天写了“白条拆迁”之后,今天居然看到【小麦换房】上了热搜。 一群人义愤填膺的指责,这是新一轮的“割农民韭菜”。 那么【小麦换房】,【大蒜换房】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 背后折射的房地产市场趋势又是什么? 壹,【小麦换房】是在收割农民么? 这次【小麦换房】登上热搜非常应景,因为6月正好是小麦收割的季节。 这次有楼盘推出“小麦2元一斤,最多抵扣16万”的政策。 我看到网络舆论里,有很多指出这是“收割农民”,“割农民韭菜”的行为。 首先需要界定,这是一个楼盘的“营销策划”,并不涉及地方政府的“强制性”,没有强买强卖。 同时,往年的小麦国家统一收购价格是在1.2元~1.4元一斤,今年因为前几个月发生了“小麦饲料”事件,因此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格会提高。 预估全国主要小麦种植区的收购价在1.5元每斤。 这一楼盘以2元每斤的价格收购,从价格上来说,比市场价高出33%,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收割农民。 按照这一楼盘小麦最高“折价16万”的优惠策略,也就是说一个购房者最多可以提供8万斤小麦。 8万斤小麦直接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能够换到12万现金。 用来买房,却可以折16万房款。 从当地楼盘的开盘价格来看,房价在5000左右,每套房的价格在60万到90万。 因此所谓8万斤小麦,折价16万的“宣传语”,被许多人指责为“0首付”收割接盘侠。 实际上并不是,这8万斤小麦是现货交易,只是相当于一个“12万抵16万”的首付活动而已。 而且通过“小麦换房”活动,可以看出这一楼盘精准瞄准的就是“农村进县城”的换房需求,被业内称为“精准营销”。 从一套房60万到90万的价格来看,这里“12万小麦抵16万首付”的营销活动,也就相当于降价4万而已,相当于降价5%~7%。 一些业内人士说这是“精准需求”“营销创新”,也有很多人指责这是“收割农民”,竭泽而渔,那么界限到底在哪里? 贰,各种“怪招”折射怎样的房地产趋势? 这次除了“小麦换房”之外,还有“大蒜换房”的活动,大蒜5元每斤的收购价也高于市场价。 那么“小麦换房”的主要目的是收割欺骗农民么? 这一事件的关键点应该聚焦在“降低4万首付款”的实质上。因此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对楼房价格,都有“限制令”,因此楼盘并不能随意降价。 因此对于需要现金流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想降价销售都做不到。 那么在楼盘价格无法下降的情况下,以“时下紧缺的小麦”作为中端产品,实现5%~7%的降价才是这次事件的实质。 因此这一“新型营销”我们不应关注“农业收割”层面,而是房地产企业资金断裂风险层面。 那么“小麦换房”“大蒜换房”这些活动,是“精准营销”“促进需求”还是“收割农民”,“竭泽而渔”的界限在哪里? 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也是我们判断未来“房地产趋势”与判断是否购买的重要指标。 第一,该楼盘是“期房”还是“现房”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个楼盘的开发商在去年就爆出过资金链紧张,并且正在运作由国企收购29%的股权。 现阶段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张是常态,对于“刚需”来说,也不是涉及到“资金链紧张”的公司开发的楼盘都不能买。 ![]() 但是对于“小麦换房”,“大蒜换房”这种瞄准农民“接盘”的,首要问题是“期房”和“现房”的差别。 如果是现房,这证明是房地产商在“市场观望情绪”太浓的情况下,采取“噱头营销”,变相降价7%,绕开地方政府“禁止降价令”来回款,这种楼盘是可以买的。 如果是“期房”,那么“收割农民”的意味就很明显了。如果一个公司降价7%促回款,这个公司还可以“共患难”一下。 如果这个公司把一些“半拉子工程”拿出来,用“12万抵16万”的宣传噱头,让你实打实的“投12万下去”,等着未来的“期房”回报,那是坚决不能接手的。 对于刚需一族,第一条是可考虑现房,优惠再大也不要碰“期房”。 如果说第一条界限很清晰,第二条,这个楼盘的“正常价值”就需要一定的眼光了。 就拿这次“小麦换房”的楼盘来说,对于“农民进城换房”的刚需,更要考虑这个瞄准农民的房子,是不是符合“农民进城”的生活需求。 比如我就在一个三线城市,见到公交集团在市区通往各县的市内汽车站周边建楼盘,然后主要目标群体,就是各个县城的打工人。 这个汽车站周边没有很好的学区和商业配套,唯一的优势就是坐“各个县的中巴车”方便。 那么三线城市各个乡镇到城区定居并且安家立业的人,我认为他们的刚需应该是考虑工作方便,孩子教育,生活配套齐全。 既然是乡镇往城区“跃升”的一群人,买“汽车站周边”房子,回乡方便有什么意义? 如果来城市定居和买房,只是为了“回乡方便”,那为什么不在县区的汽车站买房?那不是节约购房成本,并且生活和城区只隔了一条“中巴线路”么? 我以“城区汽车站周边买房”的案例,用来指代那些精准瞄准“农村进城新刚需”的人群。 要避免被“收割”,避免被“忽悠接盘”,就不能只看优惠力度,新颖的活动,而是要弄懂自己买房定居的真正“刚需”到底是什么? 从【白条拆迁】,到“小麦换房”,我认为这些“新噱头”在下半年只会越来越多。 现阶段,媒体和网络舆论对这样的“房地产新举措”都是“露头就打”的负面情绪。 可是各地政府却有不断冒出“新政策”“新举措”的冲动,这证明地方政府的税收链,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真的到了“生死时刻”。 这就造成了“互联网舆论”和“地方诉求”的撕裂与对立。 我认为这样的情绪大可不必。今年下半年,许多前所未见的“房地产新模式”都会涌出,这是客观现实,我们要实事求是,而不能露头就骂。 要想追求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经济发展的平稳切换,我们还是需要在“收割”与“创新”里,找到促进“需求”与“循环”的闪光点! 在下半年越来越多的“房产创新”里,既有“收割”的砂石,也有刚需“捡漏”的珍珠! 转自今日头条优质自媒体 免责声明:转载无任何商业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内容声明: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平台发布服务,所展示的信息均由第三方用户实名注册发布,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用户负责 2、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 3、投稿提示:投稿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出现违法内容和行为封号删稿!同时本站将相关证据提交相关部门 4、投诉删除: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及时核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