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企业商务信息发布服务
 微信公众号
中享网
中享网 服饰 查看内容
0

藏域特色文化瑰宝——藏族服饰文化

2023-3-19 03:58| 发布者: zxw88| 查看: 105| 评论: 0

摘要: 绚烂多姿民族服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拨动了我们对如梦如幻霓裳羽衣的瑰丽想象。人间烟火中,只有衣装与我们如影相随,陪伴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服饰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长期相适应的结果,是最具 ...

绚烂多姿民族服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拨动了我们对如梦如幻霓裳羽衣的瑰丽想象。人间烟火中,只有衣装与我们如影相随,陪伴了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服饰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长期相适应的结果,是最具表现力和最直观的一种文化符号。它蕴含了古朴典雅、独具一格,极富审美情趣的艺术之外,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投射了生产方式、社会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宗教信仰等。

服饰的区域形成、衍变,不仅与生存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紧密相关,而且还受民族或族群的历史发展、语言差异、文化观念等因素制约,从远古的蔽体御寒,到今天的视觉艺术,被称为“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中国,服饰在千百年悠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变、融合、传承、创新,将不同时代、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文化心态、宗教观念倾注于飞针走线之中,绽放在锦缎棉麻之上。

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区,气候干燥,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服装不仅要保暖,还要易于穿脱,因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历史原因及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差异,使藏族服饰具有剪裁考究、配色独特、风貌各异的特点。



藏文化博物院“藏族服饰展览”,根据藏区域差异,结合馆藏服饰,划分为安多服饰、卫藏服饰和康巴服饰3大类别展示。


安多服饰,即青海(玉树除外)、甘肃等地的藏族服饰,大体可分为氆氇袍、羔皮袍、羊皮袍、羊毛袍和单褂袍等,配饰多用金、银材质的奶钩、火镰、腰带以及刺绣为装饰,尽显安多服饰的雍容华贵。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被誉为“藏绣之乡”,其中“贵南藏绣”,是贵南地区藏、汉等民族妇女以藏族装饰图案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刺绣技艺,是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藏绣作品主要是以藏绣唐卡、藏族妇女服饰等用品为主,也有一些山水、风景等装饰作品。


卫藏服饰,即卫藏地区主要指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区的藏族服饰,具有素净、典雅、古朴的特点。

卫藏服饰中独具特色的当属西藏阿里普兰的“孔雀服”;孔雀服因当地流经的孔雀河而得名,但从整件服饰古朴的剪裁、饰物的搭配,以及琳琅满目的黄金、白银、松石、玛瑙、珊瑚、珍珠、天珠、蜜蜡等装饰,不禁让人想起姿态华美的孔雀。端详这一件古朴的服饰,依然能感受西藏阿里古象雄盛世的文明之光。


康巴服饰,即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四川甘孜等地区的藏族服饰;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以及喜用蜜蜡、珊瑚、瑟等天然物品为饰,展现出康巴人的粗犷、豪放、热情;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别开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

玉树藏族的服饰风格独特,形式多样,色彩鲜明,花纹图案构思精巧而变化多样,具有民族特点的款式有缎面袍、提花缎面袍、皮面袍、氆氇袍、彩边袍、珍贵兽皮镶边袍等十多种,每一种款式都有质地、色彩、图案和装饰上的无数变化。

由于某种文化成因或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都可能形成不同的服饰文化,所以每个文化区内的服饰文化又存在多样性。


藏族服饰是从长期的生活劳动中产生、发展、变化的,有着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特点,许多服饰是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实际应用中逐渐演变成了装饰品,有的至今尚有装饰和实用的双重作用。

欢迎小伙伴们前来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藏族服饰展厅打卡,让这些服饰与你的目光相遇。

来源: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作者
  • 0
    粉丝
  • 105
    阅读
  • 0
    回复

关注中享网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

联系人:刘经理
电话:18987275712
EMAIL:314562380@qq.com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资讯幻灯片
  • 中胜唐宁集团2023乘风破浪双喜临门 北京海
  • 凌科防水连接器拓展海外,获大量户外照明合
  • 大开眼界·2022露晰得全国经典案例总决赛完
  • 产业创新时代,放疗设备需要怎样的领军企业
热门评论
排行榜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189-8727-5712

网站名称:中享网

运营中心:云南省昆明市

举报说明: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核实处理】

Copyright   ©2014-2023  中享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中享网     ( 滇ICP备16008358号-6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刊载的各类形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字、图片、图表)的作品仅供参考使用,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