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BFT机器人 昨天下午,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根据这份方案,国家科学技术部将迎来重组,这也是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本次科技部重组,科技部现有的多项管理职责和多个下属机构都将被分别划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被科技部整合的国家外国专家局将被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对于普通科研工作者而言,影响最大的可能是这一条:“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 多位科研工作者表示,科技部重组后,此前经费巨大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各个管理部门均从科技部剥离,未来可能对申报项目、项目考核等会较大影响。 此外,在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严峻形势下,科技部重组后,科技工作者压力更大了、担子更重了。 01科技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的评审和管理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作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其中提到,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的评审和管理,主要负责指导监督科研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科研成果的评估问效。 相应把科学技术部所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划入农业农村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划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仍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据科技部介绍,为解决原有科技计划体系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务院于2014年部署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整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于2016年正式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整合了原有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内容。本次剥离的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是各个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管理部门。 科技部下属四个中心剥离到其他部门,直接的影响就是,后续科研人员申请项目,需要到从以前统一到科技部,回归到各个部委。 有专家表示,行业所遇到的科技难题,或者说卡脖子问题,行业本身最清楚。项目申请回归到相关部委,更有利于满足实际需求。 不过,每个部委都有自己的实际需求,加上各个部委都设置有相应的科研院所等,对其他不是本单位的申请人,可能是不利的。 02不止是项目申请,未来考核要求可能也会变 昨天,科技部重组方案公布后,有很多科技工作者表达了相应的看法: 1. 专业部委,行业影响力大的院所会有优势些。行业影响力,也有攻关,但是总体行业是知道谁能干实事,在落地技术方面会比竞争靠谱些。 2. 感觉主要是对研究方向和考核机制有影响,以后可能和专业部委有关的研究,会更偏向实际的应用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实际业务工作的需要,而淡化单纯的学术论文影响。之前可能各种重点项目发一堆文章,但是对卡脖子问题没有什么贡献,这种会减少了。 3. 行业内水平大家都是清楚的,区别主要在于细分方向差异和资源分配权,行业内的话一般都是专业部委相对务实,比较看重解决自己实际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大学和科院相对务虚,看文章这种比较多。分配权在科技部手里,通常大学和科院话语权强,分配权到专业部委手里,就可以通过这个引导大家一起来集中力量解决应用问题。实际上也是对过去十几年基础科学领域唯SCI论的一个修正,对过去十几年行业内人才流向变化也可能有作用。 4. 基础研究本来就和实际问题无关,现在的问题是大量的以基础研究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应用研究,而名义上的应用研究又挤占了所有的研究经费。有关科技部重组后,具体的实施方案,还有待官方公布,我们将持续关注。文章参考:自科在线 监管要求·版权声明·免责声明1、中享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发文请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则及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2、请勿使用“新闻联播、重大新闻、重大爆料、重大通知、头条新闻、爆料、新闻等”冒充官方媒体炒作宣传。 3、严禁发布投资欺骗性内容,超过国家规定的范围的,导致本站本公司损失的,将依法追究。 4、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本站规定的、严格处理,同时也将相关证据保留,协助相关执法部门处理。 5、侵权和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受理邮箱:314562380@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内核实处理】 |